
1.亦作"勉勖"。2.勉勵。
亦作“ 勉勗 ”。勉勵。《後漢書·馬援傳》:“陛下既已得之自然,猶宜加以勉勗,法 太宗 之隆德,戒 成哀 之不終。”《三國志·魏志·齊王芳傳》:“其與群卿大夫勉勗乃心,稱朕意焉。” 晉 葛洪 《抱樸子·刺驕》:“願夫在位君子,無以貌取人,勉勖謙損,以永天秩耳。” ********* 《上李鴻章書》:“此其人必能發憤為雄,卓異自立,無待乎勉勗也。”
勉勖是漢語中較為古雅的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為“勸勉鼓勵”。《漢語大詞典》記載該詞由兩個同義語素構成:“勉”指盡力、激勵,“勖”則專表勸勉之意,二字連用形成疊加強調的效果。
從詞源學角度考察,“勖”字最早見于《尚書·牧誓》“勖哉夫子”,原指戰場上激勵将士,後經語義泛化與“勉”組合成固定搭配。在漢代典籍中,《後漢書·馬援傳》有“常勖勉諸子”的用法,表明該詞多用于尊長對晚輩的諄諄教導場景。
現代漢語使用中,該詞呈現三個特征:一是語體莊重,常見于書面文獻;二是施受關系明确,多指上對下的激勵行為;三是隱含有持續性的督促意味。如《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特别指出其與普通“鼓勵”的區别在于強調反複規勸的深層語義。
權威典籍印證方面,《昭明文選》收錄的班固《典引》有“勖勉師旅”之句,佐證其軍事語境中的激勵功能。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更從字形角度解析“勖”字“從力冒聲”,揭示其與力量強化的内在關聯。
“勉勖”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miǎn xù,其核心含義為勉勵、鼓勵,常用于表達對他人努力奮鬥的督促與支持。以下是詳細解析: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例證或具體用法,可參考、5、6的原始内容。
貝夾卑怯偪隘不融殘荼纏絃寵待出舉興生賜緩瓷實爨婢大權旁落電賀丁夫斷雨兒童節販兒蜂房蟻穴蜂蜜伏日高鬟工資分光前啓後駭龍鴻庇輯安見小暗大甲蔬嘉壯接待站雞蘇糾察揪送局調爵耳匡其不逮饋赆棱棱掙掙零瘁留戀不舍内荏噴水池聘納潛啟磬欬窮源竟委棄同即異人心大快溶溶澹澹孺褓嬸嬸設守水裡納瓜四海一家廷孔委備霧駁先夫校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