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履的意思、戴履的詳細解釋
戴履的解釋
(1).見“ 戴天履地 ”。
(2).戴氣和履氣。《新五代史·司天考二》:“ 五代 之際,日有冠珥、環暈、纓紐、負抱、戴履、背氣,十日之中常七八。”參見“ 戴氣 ”。
詞語分解
- 戴的解釋 戴 à 加在頭、面、頸、手等處:戴帽子。披星戴月。戴圓履方。不共戴天。 尊奉,推崇,擁護:戴仰。愛戴。擁戴。感恩戴德。 姓。 摘 筆畫數:; 部首:戈; 筆順編號:
- 履的解釋 履 ǚ 鞋:西裝革履。削足適履。 踐踩,走過:履曆(.個人的經曆;.記載履曆的文件)。履任。履險如夷(走在險峻的地方,像走在平坦的路上,喻身處險境而不畏懼,又喻安全地度過險境)。如履薄冰(身臨其境)。
專業解析
戴履是漢語複合詞,由“戴”(頭頂)與“履”(腳踏)組合而成,本義指頭頂天、腳踏地,引申為生存于天地之間,象征人的立身根本與責任。以下是詳細釋義及權威來源:
一、本義解析
-
字源構成
-
核心語義
指“頭頂天,腳踏地”,代指人類生存于宇宙間的根本狀态。如《禮記·中庸》:“戴履天地,而望四表”,喻指人承載天地之道(來源:漢典網《康熙字典》)。
二、引申義與哲學内涵
-
象征生存責任
古代文獻以“戴履”喻指人需敬畏天地、恪守倫理。如《宋史·樂志》:“戴履之下,皆吾赤子”,強調統治者對百姓的庇護之責(來源:國學大師網《二十五史》)。
-
天地人三才關聯
在儒家思想中,“戴天履地”體現人在天地間的樞紐地位,需“贊天地之化育”(《禮記正義》),即參與宇宙和諧(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三、典籍用例
- 《莊子·德充符》:“戴履六極,而遊乎九州”,形容至人超越物理束縛的精神境界。
- 《漢書·晁錯傳》:“戴高履厚”,喻指蒙受深恩(來源:中華典藏《十三經注疏》)。
四、現代用法
今多用于成語“戴天履地”,強調感恩與責任感,如:“戴天履地,豈敢忘本?”(例見《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漢典網《康熙字典》條目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古籍庫
- 國學大師網《二十五史》原文檢索
網絡擴展解釋
“戴履”一詞主要有兩層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一、成語含義(常見用法)
指擔任官職或重要職務,源自“戴天履地”的引申義。
- 字面解析:由“戴”(穿戴)和“履”(鞋)組成,字面意為“穿戴鞋履”,比喻頂天立地、承擔重任的狀态。
- 應用場景:多用于古代語境,形容官員或身居要職者。例如:“他戴履多年,政績卓著。”
- 近義詞:身居要職、位高權重;反義詞:布衣平民、無官無職。
二、天文術語(古籍用法)
在《新五代史·司天考二》中,“戴履”指古代天象觀測中的兩種氣象現象,即“戴氣”和“履氣”。
- 具體解釋:描述太陽周圍的光暈或氣團形态,如“冠珥、環暈、纓紐”等,屬于古代占星術的觀測範疇。
- 例句:“十日之中,戴履、背氣常七八見。”(《新五代史》)
補充說明
- 權威性差異:成語用法在多個中等權威來源中均有印證(如、7),而天文術語多見于古籍引證,現代使用較少。
- 注意區分:避免與“戴天履地”(形容生存于天地之間)混淆,兩者雖同源但側重不同。
如需更深入的曆史語料分析,可參考《新五代史》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安佚北海油田并肩疇偶摧撥翠生石答塞搭實的礰刁天決地締交頂崗耳後風生鳳艦趕會高帽子根底管搉海河蒿蒸覈理紅噴噴黃楊諱樹數馬狐狸尾巴進陷居錯隽老客行贶室愧憚陵弱暴寡林巘力争離珠論堂貌似強大目指氣使撓亂蹑踱逆狀圃澤啓詞清渾親屈森寂十二旒十紀水甕說堂私忌碎蟲零杵孫郎灘羊淘渌田曹鐵铮铮惟力是視下問斜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