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漱澣的意思、漱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漱澣的解釋

亦作“ 漱浣 ”。亦作“潄澣”。亦作“潄浣”。洗滌;滌除。《禮記·内則》:“将禦者,齊潄澣。”《禮記·内則》:“子生三月之末,潄澣、夙齊,見於内寝。”《公羊傳·莊公三十一年》:“何以書?譏。何譏爾?臨民之所潄浣也。” 何休 注:“無垢加功曰潄,去垢曰浣。” 徐彥 疏:“解雲謂但用手矣,既無垢而加功者,蓋亦少有,但無多垢,故謂之無,非全無也。又取其鬥潄耳。若以裡語曰‘鬥潄’也,注‘去垢曰浣’者,蓋用足物,是以舊説雲‘用足曰浣’是也。” 章炳麟 《丹橘》詩之五:“天道無遠,讒天既喪,何以漱浣,其痍其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漱澣,漢語複合詞,由“漱”與“澣”兩個動詞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辭源》等傳統辭書記載,該詞有以下釋義:

一、基本義項 “漱”指含水清潔口腔,如《禮記·内則》載“冠帶垢,和灰請漱”;“澣”通“浣”,意為洗滌衣物,見于《詩經·周南·葛覃》“薄澣我衣”。二字組合後,引申為“洗漱與浣洗的日常清潔行為”。

二、古漢語特殊用法 在唐宋文獻中,“漱澣”可表“滌除塵慮”,如白居易詩注“漱澣心源,方歸真寂”,此處以清潔動作比喻精神淨化。

三、同義詞辨析 與“盥漱”“浣濯”等近義詞相比,“漱澣”更側重口腔與衣物的雙重清潔,且多用于書面語境,現代漢語中已逐漸被“洗漱”“洗滌”取代。

網絡擴展解釋

“漱澣”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析:

詞義解釋

  1. 基本含義
    “漱澣”讀作shù huàn(部分文獻注音為shù hàn),意為洗滌、滌除,多指清潔行為。其中:

    • “漱”:本義為含水蕩洗口腔(如漱口),引申為一般性洗滌。
    • “澣”:同“浣”,指清洗衣物或身體,強調去除污垢。
  2. 異體寫法
    該詞在古籍中有多種變體,如“漱浣”“潄澣”“潄浣”等,但含義一緻。


古籍例證


用法與辨析


現代使用

該詞現已罕用,多見于古籍或文學創作中。如需進一步查證,可參考《禮記》《公羊傳》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白鳳凰百花齊放﹐百家争鳴白領階層逼良為娼碧蘂從狙村沙打吵彈駮大願力垌田短計笃古犯顔飛筆風評觀察員孤景河漏竑議回心假翮箋幅尖子生校饬精列康泰骊肩臨崖失馬龍穴淼漫撓壞盤纡樸澀樸斲之材撲手淺見錢物傾倒趨準饒爽傷心深山野墺史抄手不停毫水區撕羅讨關陶氣天區天之戮民蜩沸鞓紅痛湔宿垢同師同學究出身缃荷綫腳校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