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計算。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計倪》:“軍敗而還,是時死傷者不可稱數。”《魏書·劉駿傳》:“凡甚者乃危亡不相知,飢寒不相恤,又疾讒害其間,不可稱數。”
符合法度。《荀子·富國》:“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揜,必時臧餘,謂之稱數。”
重量單位的數量。《管子·幼官》:“修道路,偕度量,一稱數,藪澤以時禁發之。” 尹知章 注:“稱,斤兩也。數,多少也。”
“稱數”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文獻中有多種解釋,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計算、計數
指對數量或規模進行統計或估算。例如《越絕書·外傳計倪》中提到“死傷者不可稱數”,即傷亡人數多到難以計算。
符合法度
引申為事物符合規範或标準。《荀子·富國》中強調財政收支需平衡,稱為“稱數”,即“皆使衣食百用出入相揜,必時臧餘,謂之稱數”。
重量單位的數量
特指古代度量衡中的重量單位及其數值。《管子·幼官》提到“一稱數”,注釋解釋“稱”為斤兩,“數”為多少,即具體重量單位的量化表達。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探讨某層含義的用法或文獻例證,可參考上述來源。
《稱數》是一個具有特定意義的詞語,常用于描述數目的計量單位。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包括“秤”字和“數”字。
“稱”字是由“禾”和“尺”兩個部首組成,表示使用秤一類的工具來計量或稱量物品。筆畫順序為先寫“禾”,再寫“尺”,總計3畫。
“數”字是由“兒”和“夂”兩個部首組成,表示計算、計數的意思。筆畫順序為先寫“兒”,再寫“夂”,總計7畫。
《稱數》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漢字的演變過程。在古代,人們用秤重物品,然後通過計算物品的數量來記錄。這個過程就逐漸演變成了現代稱數的概念。
除了簡體字“稱數”,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稱數”。繁體字中的“稱”字與簡體字的“稱”字形态稍有不同,但它們的意思和用法是相同的。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古代寫作“稱數”的“稱”字在篆書時期被寫作“穀”字,後來演變為金文的“禾”字,再結合“尺”字形成了現代的“稱”字。
以下是一些關于《稱數》的例句:
1. 他使用稱數來計量谷物的重量。
2. 請将稱數轉化為實際數字。
3. 在購買商品時,要注意稱數的準确性。
一些與《稱數》相關的詞彙包括:
1. 組詞:稱重、數目、計數。
2. 近義詞:計量、測量、計數。
3. 反義詞:體積、容量、大小。
總之,《稱數》是一個表示計量單位的詞語,由“稱”和“數”兩個部分組成,用于描述物品的計數和稱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