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日,天空的太陽。 唐 段成式 《大唐安國寺故内外臨壇大德寂照和上碑銘》:“﹝ 大德 ﹞年昉七歲,宇泰定者,仡如颠日。”
“颠日”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颠日”指天日或天空的太陽,用于比喻光明或高懸之物。例如唐代段成式在《大唐安國寺故内外臨壇大德寂照和上碑銘》中寫道:“年昉七歲,宇泰定者,仡如颠日。”
宋代詩人陳與義在《小閣晨起》中寫道:“卻望塔颠日,光景舒層層。”此處的“颠日”既指塔頂的日光,也暗喻自然景觀的壯麗。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用于古文獻或詩詞中。其近義詞可包括“天日”“旭日”,但語境更強調“高位”或“光明”的象征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典或《全唐詩》相關注釋。
“颠日”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大太陽高懸在天空中。
部首:阝日
筆畫:26畫
來源:《漢書·藝文志》
繁體:顛日
古時候漢字寫法:無
例句:夏天的正午,天空中的太陽炙烤大地,照得人們感到颠日之熱。
組詞:颠沛流離、颠三倒四、日月颠倒
近義詞:炎炎夏日、烈日當空、驕陽似火
反義詞:黃昏、夜晚、陰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