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應措辦。 唐 蘇颋 《谏銮駕親征第二表》:“今大駕遄征,供置倉卒。”《清史稿·禮志七》:“凡國家例宴,禮部主辦,光祿寺供置,精膳司部署之。”
"供置"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特定語境或古籍中。其含義可從字源和用法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供置"由"供"與"置"兩個動詞複合而成:
二、具體用法與語境
指在宗廟、陵寝或儀式中擺放祭品、禮器。如《後漢書·祭祀志》載:"供置牲牢玉帛",描述祭祀時陳列祭品的規範。
泛指鄭重場合的物品布置。如《宋史·禮志》提及宮廷宴席"供置帷帳幾案",強調禮儀性陳設。
偶見引申為"設置職位"或"備辦物資",但核心仍圍繞"為特定需求而安置"(如《資治通鑒》"供置官屬"指配備官職)。
三、現代適用性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多用于:
四、權威參考依據
明确收錄"供置"詞條,釋義為"陳設;安放",引《後漢書》為書證。
釋義"供置"為"設置;安置",強調其動詞屬性及禮儀背景。
通過"供""置"的單字訓诂,佐證複合詞的語義來源(見"供""置"字條)。
"供置"是一個具有特定禮儀色彩的文言詞彙,其核心語義指向為儀式或鄭重場合的陳設行為,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精确含義。
“供置”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供置(拼音:gòng zhì)意為“供應措辦”,指為特定事務準備、安排所需物品或條件。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官方或禮儀場合的物資籌備。
唐代文獻
唐·蘇颋《谏銮駕親征第二表》提到:“今大駕遄征,供置倉卒”,指帝王出征前需倉促籌備物資。
清代制度
《清史稿·禮志七》記載國家宴會由“光祿寺供置”,說明該詞用于描述官方機構對宴席物資的置辦流程。
供(gòng)
置(zhì)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辭典》。
哀毀瘠立闇幹薄莫襃遷綳藉布卦布帳産媪蟾魄麨蜜鸱義沖融出命當前登宰抵還第三國際短期資金市場訛字繁難富安槁薄高朗貫心孤怯好日子喝阻呼噜怙彊擊拊積候金箋奏曲俊德軍樂團老道長領絜禮帖麥面弭髦腦袋瓜能言鳥乾人潛神嘿規青幹青簾秋講憩休齊雲樓阙狄入頭塞箔澀讷僧宇宿治痰火特地貼着土布相面先生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