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饋贻的意思、饋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饋贻的解釋

饋贈(禮物)。 清 高士奇 《天祿識馀·朝節》:“ 池陽 風俗不重端午而重夏至,以角黍舒雁相饋貽,謂之朝節。”

餽貽:饋贈。餽,通“ 饋 ”。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念秧》:“家兄設帳於官署,我往探省,少獲餽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饋贻”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kuì yí,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含義

指贈送禮物或財物給他人,表達慷慨大方、樂于助人的品德,體現人際間的互助與支持精神。


詳細解析

  1. 詞源與構成

    • “饋”本意為贈予食物或財物(如《論語》中的“朋友之饋”);“贻”指贈送或遺留(如“贻笑大方”)。兩字組合後,側重物質層面的贈予行為。
  2. 文獻用例

    • 清代高士奇《天祿識馀·朝節》記載:“池陽風俗不重端午而重夏至,以角黍舒雁相饋貽,謂之朝節。”
    • 蒲松齡《聊齋志異·念秧》提到:“家兄設帳于官署,我往探省,少獲餽貽。”
  3. 使用場景

    • 多用于正式場合或文學作品中,描述禮節性贈予行為,如節日贈禮、人情往來等。現代使用頻率較低,更常見于書面語或曆史語境。

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近義詞(如“饋贈”“贈予”)或反義詞,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饋贻

饋贻(kuì yí)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形容将財物或禮物贈送給他人。這個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饋(kuì)和贻(yí)。

饋贻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饋(kuì):部首⻏(辵),筆畫11。

- 贻(yí):部首貝,筆畫9。

饋贻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出自《論語》中的一句話:“君子財所之,學所之也。”意思是君子所贈送的財物,是用來助學的。

在繁體字中,饋贻的寫法和簡體字保持一緻。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饋的形狀與今天相似,而贻的形狀略有不同,貝字旁的右邊多一撇。

以下是饋贻這個詞語的用法示例:

1. 他經常向學校捐贈圖書和設備,真是一位熱心的饋贻者。

2. 這份饋贻是我表達感謝之情的方式。

除了饋贻外,還有一些相關的詞語:

- 捐贈:指将財物或物品無償地贈送給他人。

- 贈予:表示向他人給予禮物或財物。

與饋贻相反的詞語是:

- 接受:表示接收或接納他人給予的禮物或財物。

總之,饋贻是指将財物或禮物贈送給他人的行為,既體現了慷慨大方的精神,也代表了對他人的關心和尊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