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耿直高傲。蹇,通“ 謇 ”。《新唐書·文藝傳上·崔信明》:“ 信明 蹇亢,以門望自負,嘗矜其文,謂過 李百藥 ,議者不許。”
“蹇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來源中存在一定差異,需結合權威解釋進行辨析:
一、主流解釋:耿直高傲
二、其他解釋:言行猶豫不決 少數來源(如)認為其表示“言行遲疑且情緒過激”,但這種解釋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是對字面義的誤解。需注意:單獨拆解時,“蹇”可表行動遲緩,“亢”可表過激,但組合成詞後應優先參考古籍用例。
三、使用建議 文學或曆史語境中建議采用“耿直高傲”的釋義,并注意其褒貶色彩。例如:
《新唐書·崔信明傳》載其“蹇亢以門望自負”,即凸顯其因出身名門而孤高自持的性格。
若需進一步驗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注本。
蹇亢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總體來說,它的意思是指困頓和矛盾。下面将對該詞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解釋來源以及相關的繁體寫法,并給出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蹇亢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足」和「牛」。在康熙字典中,蹇的字形的筆畫數為13; 亢的字形的筆畫數為5。
蹇亢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禮·春官宗伯·大宗伯》一文,意為行走時的拘謹和不自然。在繁體字中,蹇的繁體寫法為「躛」,亢的繁體寫法為「炕」。
在古時候,蹇的字形是「䖒」,亢的字形是「刌」。
蹇亢常用的組詞有:
蹇亢的近義詞是困頓、矛盾;反義詞是順遂、順利。
綜上所述,蹇亢這個詞用來形容困頓和矛盾的情況,拆分部首是「足」和「牛」,來源可以追溯到《周禮·春官宗伯·大宗伯》,并且有對應的繁體字寫法。在古時候,蹇亢的漢字寫法分别是「䖒」和「刌」。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也為我們更好地理解這個詞提供了參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