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黃髮台背 ”。
“黃發骀背”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huáng fā dài bèi(部分文獻中“骀”也作“鲐”或“台”,讀音為tái)。以下是詳細解釋:
古典文獻
源自《詩經·魯頌·閟宮》中的“黃發台背”,其中“台”通“鲐”。南朝宋宗炳《明佛論》最早出現“黃發鲐背”的用法,後演變出“黃發骀背”等異寫形式。
用法擴展
唐代李德裕《上尊號玉冊文》曾用此詞描述百官與年長者的朝拜場景,如“藩侯邦伯,黃發骀背,不謀而進”。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不同變體,可參考漢典、百度百科等來源。
《黃發骀背》是一個漢語詞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年老色衰,頭發變黃,背部駝曲的狀态。
《黃發骀背》由“黃”、“發”、“骀”和“背”四個字組成。
1. “黃”字的部首是“黃”,它是由5畫組成。
2. “發”字的部首是“髟”,它是由10畫組成。
3. “骀”字的部首是“馬”,它是由12畫組成。
4. “背”字的部首是“月”,它是由9畫組成。
《黃發骀背》這個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考證,然而它很形象地描繪了一個人老态龍鐘的形象。
《黃發骀背》的繁體字為《黃髮駘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差異。然而,關于《黃發骀背》的古代漢字寫法目前沒有明确的資料。
1. 老人已經七十多歲了,頭發變黃發直,背部也開始變得骀背。
2. 身為一名文人,他盡管已經年邁,但依然不願意讓自己變成一個黃發骀背的老者。
1. 黃發白眉:指頭發變黃、眉毛卻變白的老人。
2. 凱旋而歸:指勝利地返回,取得勝利。
3. 身強體壯:形容個體身體健壯、強壯。
4. 容貌姣美:形容外表漂亮、好看。
1. 老态龍鐘:指年邁變老的狀态。
2. 高大挺拔:形容個體身材高大、挺拔。
3. 頭發稀少:指頭發少。
4. 背駝腰細:形容背部彎曲駝背、腰部細。
1. 烏發挺胸:形容頭發黑亮、背部挺拔。
2. 身弱體弱:形容個體身體柔弱、虛弱。
3. 容顔憔悴:指面容憔悴、無精打采。
4. 身輕體健:形容個體身體輕盈、健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