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馈贻的意思、馈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馈贻的解释

馈赠(礼物)。 清 高士奇 《天禄识馀·朝节》:“ 池阳 风俗不重端午而重夏至,以角黍舒雁相馈貽,谓之朝节。”

餽貽:馈赠。餽,通“ 馈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念秧》:“家兄设帐於官署,我往探省,少获餽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馈贻(kuì yí)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典雅的合成词,其核心含义指“赠送礼物”,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字义拆分

    • “馈”本义指进献食物,《说文解字》释为“饷也”,引申为一般性馈赠,如《论语·乡党》中“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 “贻”原指遗留,《尔雅·释言》注“贻,遗也”,后衍生出“赠送”义,如《诗经·邶风》中“贻我彤管”。
  2. 词义综合

    二字结合后,“馈贻”强调以礼物表达情谊或礼节,多用于正式交往场景。例如《汉语大词典》定义其为“赠送财物”,含恭敬、慎重之意,区别于普通赠予行为(来源:《汉语大词典》)。

  3. 语境应用

    该词常见于古籍与书面语,如清代文人书信中“承蒙馈贻,不胜感荷”,体现馈赠行为的郑重性(来源:《古代汉语词典》)。

  4. 文化关联

    馈贻行为与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密切相关,如《礼记·曲礼》载“往而不来,非礼也”,强调馈赠的交互性与仪式感(来源:《礼记》古籍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馈贻”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kuì y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含义

指赠送礼物或财物给他人,表达慷慨大方、乐于助人的品德,体现人际间的互助与支持精神。


详细解析

  1. 词源与构成

    • “馈”本意为赠予食物或财物(如《论语》中的“朋友之馈”);“贻”指赠送或遗留(如“贻笑大方”)。两字组合后,侧重物质层面的赠予行为。
  2. 文献用例

    • 清代高士奇《天禄识馀·朝节》记载:“池阳风俗不重端午而重夏至,以角黍舒雁相馈貽,谓之朝节。”
    • 蒲松龄《聊斋志异·念秧》提到:“家兄设帐于官署,我往探省,少获餽貽。”
  3.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描述礼节性赠予行为,如节日赠礼、人情往来等。现代使用频率较低,更常见于书面语或历史语境。

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了解近义词(如“馈赠”“赠予”)或反义词,可参考权威词典或历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拜手饱胀碧氏逼匝柀子铲迹吃闲饭促龄错煮水大离话大娄山脉鼎象沸动格战公利公欲汩漱蒿蓬黄蜡蜡糊里糊涂魂惊胆颤检才尖生生角钢禁割进篑寄生生活钜卿沮劝苛忮烈味旒紞龙图阁乱世命客谋政孽子扭股儿糖潘安盘缠娉娉褭褭千驷侵蠹青乌术实心眼率然水底捞针税制说口唐梯天目山铁板一块同步发电机围点打援委绝无事处闲贰下水船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