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蛇入竹筒,曲性猶在 ”。 清 翟灏 《通俗編·禽魚》:“蛇入筩中曲性在。”按,《大智度論》:“譬如蛇行,本性好曲,若入筩中則直,出筩還曲。”
“蛇入筩中曲性在”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shé rù tǒng zhōng qū xìng zài(“筩”通“筒”,讀作 tǒng)
比喻人的本性難以改變,即使暫時受到約束或改變,一旦脫離限制仍會恢複原狀。
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源自後秦鸠摩羅什翻譯的佛經《大智度論》,原文以蛇為例:蛇天生彎曲爬行,若被放入筆直的竹筒中會暫時變直,但一旦脫離竹筒,又恢複彎曲的本性。
深層寓意
強調“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常用于形容人隱藏的狡詐、頑固或難以糾正的習性。例如:表面看似順從,實則心懷詭計;或批評他人屢教不改。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大智度論》原文或權威詞典釋義。
蛇入筩中曲性在(shé rù fūn zhōng qū xìng zài)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一個人或事物内在的本性、特點難以改變。
拆分部首和筆畫:蛇(虍、丨、一),入(入,二),筩(⺮、宀、雨、ノ,四),中(丨、口、十,四),曲(曰、一、勹,五),性(⺼、生,五),在(⺍、丶,二)。
來源:這個成語出自明代楊漣侯的《戰費朝雲集·卷六十二·蛇韋入筩》。曾指南風吹雷動,形容勢不可擋。
繁體:蛇入筩中曲性在(蛇入筩中曲性在)。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蛇入筩中曲性在無明确古代寫法,因為這是一個較新的成語。
例句:小明很讨厭讀書,他父母勸說了千百遍也無濟于事,可見蛇入筩中曲性在。
組詞:蛇鼠一窩、蛇鼠同穴、入耳如歸、性情中人。
近義詞:性格難改、根深蒂固。
反義詞:易開弓之鳥、出爾反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