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石椁的意思、石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石椁的解釋

見“ 石椁 ”。


亦作“ 石槨 ”。亦作“ 石郭 ”。石制的外棺。《禮記·檀弓上》:“昔者夫子居於 宋 ,見 桓司馬 自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莊子·則陽》:“蔔葬于 沙丘 而吉,掘之數仞,得石槨焉。”《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 釋之 前進曰:‘使其中有可欲者,雖錮 南山 猶有郄;使其中無可欲者,雖無石椁,又何戚焉!’”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泗水》:“ 泗水 又南逕 宋 大夫 桓魋 冢西,山枕 泗水 ,而上盡石,鑿而為冢,今人謂之石郭者也。郭有二重,石作工巧,夫子以為不如死之速朽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石椁”是古代中國墓葬中用于安放棺木的石制外棺,具有防腐和身份象征的雙重意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與結構
    石椁(音shí guǒ)指用石材制成的外棺,通常由多塊石闆拼接成長方體結構,頂部有蓋闆。古人将木質棺材置于石椁内,以延緩木材腐爛。其名稱亦作“石槨”“石郭”,為異體字或通假字。

  2. 功能與用途

    • 防腐保護:石質結構可有效隔絕潮濕,延長木棺保存時間。
    • 身份象征:多見于貴族或高官墓葬,如《史記》記載的“錮南山”典故,表明其使用者地位顯赫。
  3. 曆史文獻記載
    該詞最早見于《禮記·檀弓上》,孔子曾批評宋國桓司馬耗時三年制作石椁過于奢靡;《莊子·則陽》中也提及石椁的發掘,印證其曆史淵源。

  4. 文化延伸意義
    現代語境中,“石椁”可比喻人思想頑固或事物難以改變,如“其觀點如石椁般不可動搖”。

若需進一步了解考古實例或具體形制演變,可參考《禮記》《史記》等文獻及權威考古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石椁》

《石椁》(shí gǒu)這個詞來源于漢字,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石”(shí)是一個表示“石頭”或“岩石”的象形字,意為“石頭”;而“椁”(gǒu)則由“木”(mù)和“口”(kǒu)兩個部首組成,意為一種由木材做成的棺椁,用于埋葬。

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古時候漢字寫作《石棺》,後來逐漸演變為現在的《石椁》。其中,“棺”(guān)的意思是“用于盛放屍體的長方形的木匣”,與《石椁》的意義相似。

《石椁》這個詞在繁體中是以「石槨」(shí gǎo)表示的,槨的意義與椁相同,表達的都是用木料做成的棺椁。

以下是一個例句:

在古代,很多貴族或者皇室成員都會選擇埋葬在豪華的石椁中。

《石椁》可以進行一些組詞,如“石頭”、“椁木”、“椁門”等等。

與《石椁》意義相近的詞語有“棺椁”、“墓葬”等,它們都是用于埋葬的容器或場所。

《石椁》的反義詞可以是“私家墓”或“私家墳”,後者表示非公共的個人墓地或墳墓。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