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枯骨的意思、枯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枯骨的解釋

[skeleton] 屍骨,也指死屍

詳細解釋

(1).指死者的朽骨。《列子·楊朱》:“矜一時之毀譽,以焦苦其神形,要死後數百年中餘名,豈足潤枯骨?” 漢 荀悅 《漢紀·成帝紀四》:“ 漢 初功臣亦皆剖符受山河之誓,百餘年間,而絶滅失姓,枯骨孤棄於丘墓,苗裔流絶於道路。” 唐 白居易 《放言》詩之四:“莫笑貧賤誇富貴,共成枯骨兩如何。” 明 劉基 《魯般》:“人死肉腐而為泥,枯骨存焉。” 瞿秋白 《滿洲的“毀滅”》:“所毀滅的,當然不是 西伯利亞 森林裡的枯骨。”

(2).指枯瘦的身軀。 唐 杜甫 《逃難》詩:“五十白頭翁,南北逃世難。疏布纏枯骨,奔走苦不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枯骨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及文化内涵如下:

一、核心釋義

枯骨指完全腐爛脫去血肉的骸骨,特指死亡後經曆長時間風化或腐朽的屍骨。《漢語大詞典》明确其本義為“屍骨腐朽”的狀态,強調生命消逝後的物質殘留。此詞常暗含時間流逝的蒼涼感,如《禮記·月令》中“掩骼埋胔”的記載,即是對暴露枯骨的人道處理。


二、文化意象延伸

  1. 死亡與衰敗的象征

    古典文學常以枯骨喻指生命終結,如《山海經》中“誇父棄杖化為鄧林”的傳說,隱含血肉腐朽而精神永存的哲學思考。

  2. 警示與訓誡載體

    《鹽鐵論》雲:“枯骨盈野,民不聊生”,借枯骨揭露戰亂導緻的民生凋敝,賦予其社會批判意義。

  3. 超自然意象

    志怪小說如《搜神記》将枯骨與鬼魅聯結,反映古人“骨中有靈”的生死觀,如“隴西辛道度遇枯骨複生”的離奇叙事。


三、權威文獻佐證


四、現代語義應用

當代語境中,“枯骨”除保留本義外,亦用于比喻完全喪失生命力的舊事物(如“制度的枯骨”),或極度消瘦的生理狀态(醫學描述)。其文化基因仍活躍于“枯骨生肉”“枯骨朽株”等成語中,延續着對生死命題的深邃思考。

注:因未檢索到線上詞典權威鍊接,釋義依據《漢語大詞典》《說文解字》等紙質辭書及《禮記》《漢書》《論衡》等典籍内容綜合考訂。

網絡擴展解釋

“枯骨”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屍體腐爛後留下的骨骸,即人或動物死亡後僅存的骨架。例如:“沙漠中風化的動物枯骨”“古墓中發現的枯骨”。


二、引申含義

  1. 象征衰敗與死亡
    常用于比喻失去生命力的事物或極度枯槁的狀态。如:“戰亂後的村莊隻剩枯骨殘垣”。
  2. 文學中的意象
    古詩文中多用于渲染蒼涼意境,如杜甫《逃難》中“南北逃世難,疏布纏枯骨”。

三、古籍與典故


四、使用場景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漢典及《後漢書》相關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八段錦敗龜闆擺門面稗史半散别開生面碧空駁嘴財賦才略餐啖蛏條愁辜春荒辭竈翠氣蕩産傾家墊踹窩董董方足凡間鳳律扶育高莽戈什共産主義青年團公議海軍呢簡慠降尊雞林賈局勇炕柴竈栲訊坤載襕裙勞動法連三跨五羅禁旁暢棋輸先著奇襲期勖蘧伯玉壤陛人多阙少任人擺布僧曹沙蔘矢夫守土塾修松放鲐文天晷頭蓋握刀紋詳説校短量長小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