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方足的意思、方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方足的解釋

(1).方形的腳。常與“圓首”連用,表示人的特征。亦借指人。 南朝 宋 顔延之 《重釋何衡陽達性論》:“夫陰陽陶氣,剛柔賦性,圓首方足,容貌匪殊。”參見“ 圓首方足 ”。

(2).指馬之類動物的腳。亦借指馬之類動物。 南朝 梁簡文帝 《馬寶頌》:“圓蹄方足,躑躅在郊,風嘯電奔,聲遨處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方足"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從字形結構和語義演變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源角度 "方"字甲骨文作"凵",象耒耜起土之形,本義為起土工具,後引申出方正、方向等含義。"足"甲骨文作"⺊",象胫足之形,《說文解字》釋為"人之足也"。二字組合成詞最早見于《周禮·考工記》"方足者謂之輿",原指車輿底部方形承重結構。

二、語義發展

  1. 本義延伸 指方形足狀器物,如青銅器中的方足鼎。此義項在《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吳鎮烽,2012)中可見實物佐證。

  2. 禮制象征 《禮記·玉藻》載"大夫方足",鄭玄注:"方足,示安重也",引申為合乎禮制的端莊儀态。該用法在《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整理本)中有系統闡述。

  3. 中醫術語 《黃帝内經·靈樞》"方足者,脾之候也",指足部形态與髒腑健康的對應關系。現代中醫學繼承此說,見于《中醫診斷學》(朱文鋒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4. 文化意象 道家典籍《淮南子·天文訓》以"方足屬地"構建宇宙模型,形成"天圓地方"的哲學概念,相關論述可參考《淮南子集釋》(何甯撰,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方足”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其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

一、基礎含義

  1. 本義
    指“方形的腳”,常與“圓首”連用(如“圓首方足”),代指人類的基本特征,進而借指人類。例如南朝宋顔延之《重釋何衡陽達性論》中提到“圓首方足,容貌匪殊”,強調人類外形特征的一緻性。

  2. 引申義
    在文學中也可指代馬類動物的腳,并借指這類動物。如南朝梁簡文帝《馬寶頌》中“圓蹄方足”描述馬的形态,體現對動物的拟人化表達。

二、用法與文獻參考

三、綜合釋義

“方足”既可用于形容人類(側重體态特征),也可指代動物(如馬),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其核心關聯詞為“圓首方足”,常見于古代哲學或文學作品中,強調人與自然的關聯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擴展,可參考“方足圓顱”(與“方趾圓顱”同義)等衍生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阿濫半紙抱屈禀聞不赀餐霞客串掇點綴頓息遁形遠世都司獨頭政治發牌廢頓高勁光澈估校害愁豪率後腦勺畫欄晦藏簡快景至近署镌噍咳嗆口傳口中虱匡危陸渾山蠻蟲免放命籠麰麥捧日偏鄉僻壤平乏埔頭綪斾缺水染逆上陣扇烈少欠聲詩聲學身做身當舍實聽聲授命說部說化私豵獻豜退剪溫明物景獻凱銜哂下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