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太陽。《文選·陸機<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詩>》:“協風傍駭,天晷仰澄。” 李善 注:“言日澄清也。” 李周翰 注:“晷,日也;仰澄,謂無薄蝕也。”
“天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釋:
“天晷”字面指“日”或“太陽”。這一解釋來源于古代文獻,如《文選·陸機〈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詩〉》中的詩句“協風傍駭,天晷仰澄”,其中“天晷”即指太陽。
“天晷”既有具體指代太陽的實義,也有抽象的時間隱喻,常見于古典文學及哲理性表達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文選》原文及相關注釋(如李善、李周翰)。
天晷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星盤或天文儀器。它原本用來觀測星象、測量時間和指導農事,現代常用來指代天文測量設備。
天晷的部首是日(rì),筆畫數是11畫。
天晷的音義雙分來源較早,最早出自《爾雅·釋天》。晷字的本義為夜晷,即利用星象觀測時間的儀器。後來,天晷逐漸演變為指代各種天文測量裝置。
天晷的繁體字為「天晷」,即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天晷作為一個古老的詞語沒有太多變化。可能在書寫上會有一些細微差别,如斷簡、用力等,但整體形狀和結構相似。
1. 他利用天晷觀測星象,預測出太陽蝕的時間。
2. 這座博物館陳列了許多古代的天晷,令人歎為觀止。
天文、天空、晷時
測時器、天文儀器、星盤
日曆、鐘表、鐘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