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守土的意思、守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守土的解釋

[defend the territory of one’s country] 守衛疆土

守土有責

詳細解釋

(1).守衛疆土。亦指地方官掌治其所轄區域。《書·舜典》“歲二月,東巡守” 孔 傳:“諸侯為天子守土,故稱守。”《秦併六國平話》卷下:“天下初定,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為天子守土,故稱監。”《明史·忠義傳三·黨還醇》:“吾守土之吏也。” 清 黃景仁 《鄧家墳寫望》詩:“頗聞守土責,宜備 淮 渦 神。”

(2).指地方官。 唐 韓愈 《袁州祭神文》之一:“若守土有罪,宜被疾殃於其身;百姓可哀,宜蒙恩閔,以時賜雨。”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時事·劉庸夫》:“督師望風潰散,守土先期逸遁。”

(3). 晉 代為受封而未到所封之國的王侯設置的護衛部隊。《晉書·職官志》:“其未之國者,大國置守土百人,次國八十人,小國六十人,郡侯縣公亦如小國制度。”

(4).猶居住。 清 張岱 《陶庵夢憶·表勝庵》:“爐峯石屋,為 一金和尚 結茆守土之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守土”一詞在不同語境中含義略有差異,綜合多個來源可歸納為以下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守衛疆土
    指保衛國家領土或地方轄區,強調責任擔當。如“守土有責”(常見于軍事或政治語境)。

  2. 地方治理
    古代指地方官員管轄所屬區域,如《明史》中“吾守土之吏也”即體現官員的治理職責。


二、曆史演變

  1. 古代軍事與政治

    • 周代諸侯需“為天子守土”,體現分封制下的疆域管理(《書·舜典》)。
    • 晉代為未赴封地的王侯設置護衛部隊,稱為“守土”。
  2. 文學與典籍

    • 《六韬·守土》将其引申為政權保守策略,涵蓋政治、經濟、外交等多維度治理。

三、現代用法

  1. 責任象征
    常用于強調領土主權或崗位職責,如“守土盡責”適用于軍人、公職人員等群體。
  2. 居住與歸屬
    部分文獻提及“猶居住”,隱含對故土的守護情感(較罕見)。

四、例句參考

若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可參考《六韬》或《明史》相關篇章。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守土

守土是指保衛自己的土地和領土,确保國家的安全和穩定。下面将對守土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進行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守土的拆分部首為宀(寶蓋頭部),土(土字底部),共2個部首。守土的筆畫數為9劃。

來源:

守土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軍國思想中的戰略戍守觀念,強調保衛家園,守護領土的重要性。

繁體:

守土的繁體字為守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守土的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依然是守土。

例句:

1. 作為公民,我們應該有守土的意識,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穩定。

2. 在戰争年代,士兵們用血肉之軀守土護家,保衛了家園。

組詞:

1. 守土之責:指責任是保衛土地和領土的。

2. 守土如玉:比喻捍衛家園像護玉一樣珍惜。

3. 守土有責:指守護土地和領土是每個人的責任。

近義詞:

保衛土地、保衛領土、守衛國土。

反義詞:

割地、放棄土地、失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