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校短量長的意思、校短量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校短量長的解釋

亦作“ 校短推長 ”。謂衡量人物的長處和短處。 唐 韓愈 《進學解》:“校短量長,惟器是適者,宰相之方也。” 唐 馮宿 《魏府狄梁公祠堂碑》:“婪伊侈謀,将易儲皇。公陳不可,校短推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校短量長”是一個古代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校短量長(拼音:jiào duǎn liáng cháng),指衡量人物的長處和短處,強調對人或事物優缺點的綜合評估。該成語為中性詞,結構為聯合式,通常作謂語使用。

二、出處與典故

  1. 最早出處:唐代馮宿《魏府狄梁公祠堂碑》中記載:“婪伊侈謀,将易儲皇。公陳不可,較短推長。”
  2. 文學引用:韓愈在《進學解》中進一步使用:“校短量長,惟器是適者,宰相之方也。”表明此成語常用于評價人才或事物的適用性。

三、用法與近義詞

四、注意點

五、總結

該成語強調全面、客觀的評估态度,適用于正式或文學性較強的表達。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唐代文獻或權威詞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校短量長

校短量長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對事物進行評估和比較時,注重的是長期的效果和影響,而不是僅僅關注眼前的短暫現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校短量長的成語拆分為「木」、「戶」、「八」、「量」、「長」五個部首。

其中「木」部為4畫,「戶」部為4畫,「八」部為2畫,「量」為9畫,「長」為8畫。

來源

校短量長的成語出自《孟子·告子上》:“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鹄,反求諸其身。’此之謂校短而量長也。”在這句話中,孟子借用射箭的比喻,強調了一個人應該将自己的短處納入考量,而不僅僅注重眼前的成敗。

繁體

校短量長的繁體字為「校短量長」。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校短量長的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相同,沒有變化。

例句

他們在做決策時,總是校短量長,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問題。

組詞

- 短暫:表達短時間的、過渡性的。

- 長遠:指長時間的、具有持久性的。

- 量力而行:根據自身能力和實際情況,對事情進行掌握和處理。

近義詞

深思熟慮、審時度勢、着眼未來

反義詞

急功近利、隻看眼前、短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