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校短量長的意思、校短量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校短量長的解釋

亦作“ 校短推長 ”。謂衡量人物的長處和短處。 唐 韓愈 《進學解》:“校短量長,惟器是適者,宰相之方也。” 唐 馮宿 《魏府狄梁公祠堂碑》:“婪伊侈謀,将易儲皇。公陳不可,校短推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校短量長”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對事物的優缺點進行比較和衡量,常用于評價人或事物的優劣。從構詞結構看,“校”意為比較、考核,“短”指缺陷,“量”指考量,“長”指優勢,四字組合形成動态的權衡過程。

該成語的語法特征包含兩方面:

  1. 并列性動作:“校短”與“量長”為并列結構,強調同時進行的雙向比較行為。
  2. 辯證思維:隱含通過對比得出結論的邏輯鍊條,如《韓愈·進學解》中“較短絜長”的用法即體現對事物全面分析的态度。

在應用場景中,常見于學術評價、商業決策等領域。例如:“評審委員會校短量長,最終選定兼具創新性與可行性的設計方案”。其近義表達包括“權衡利弊”“品評優劣”,但更側重系統性對比。

權威性溯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第3卷“校”字條目,該詞典系統收錄了成語的釋義及古籍用例。同時,《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第5版中将其歸類為“評價類”四字格短語,體現語言規範性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校短量長”是一個古代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校短量長(拼音:jiào duǎn liáng cháng),指衡量人物的長處和短處,強調對人或事物優缺點的綜合評估。該成語為中性詞,結構為聯合式,通常作謂語使用。

二、出處與典故

  1. 最早出處:唐代馮宿《魏府狄梁公祠堂碑》中記載:“婪伊侈謀,将易儲皇。公陳不可,較短推長。”
  2. 文學引用:韓愈在《進學解》中進一步使用:“校短量長,惟器是適者,宰相之方也。”表明此成語常用于評價人才或事物的適用性。

三、用法與近義詞

四、注意點

五、總結

該成語強調全面、客觀的評估态度,適用于正式或文學性較強的表達。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唐代文獻或權威詞典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班蘭比附慘肅冊除測角器長铫車輮大兵團儋耳翁動怒短世堆放兒媳婦方維煩人凡小諷勵敢是高哲光示寒燼黑紫熇竭呴鳴混阖緘脣奸夫襟喉咎譽儁桀戡翦羅缬難産男女老少辟卦瓶口騎鶴化渠梁氄毛入草物稍袋沈香守邸瘦骨伶仃壽燕數迹樹善瑣辭縮慄傥來物天真爛漫同心帶猥賤猥曲撾婦翁霧閣雲窗五鼓小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