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勞動法的意思、勞動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勞動法的解釋

調整勞動關系以及由此産生的其他關系的法規的總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勞動法在漢語詞典及法學領域的定義與内涵如下:

一、詞典釋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勞動法指“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繫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範總稱”。其核心是界定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權利義務,涵蓋勞動合同、工時、薪酬、勞動保護、社會保險及勞動争議解決等内容。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

二、法律内涵解析

  1. 調整對象

    勞動法主要規範勞動關系(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提供勞動并接受管理的關系)及附屬社會關系(如社會保險、勞動監察、勞動争議處理等)。

    來源:《法學大辭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

  2. 核心内容

    • 主體:勞動者(需年滿16周歲)與用人單位(企業、個體經濟組織等)。
    • 權利義務:
      • 勞動者享有報酬權、休息休假權、勞動安全保護權;
      • 用人單位承擔支付薪酬、提供勞動條件、繳納社會保險等義務。
    • 強制規範:最低工資、工時上限、工傷賠償等規定不得通過合同排除。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2018年修正)第3條、第48條。

  3. 立法目的

    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促進經濟發展與社會公平(《勞動法》第1條)。

三、現實意義

勞動法通過平衡勞資雙方地位差異,維護弱勢勞動者權益,例如:


綜上所述,勞動法是以保護勞動者權益為宗旨,系統規範勞動關系及相關社會關系的法律體系。其權威定義兼具詞典的語義精确性與法律的專業性,構成現代社會勞動權益保障的基石。

網絡擴展解釋

勞動法是指調整勞動關系及與其密切相關社會關系的法律規範總和。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立法目的

勞動法廣義上涵蓋所有調整勞動關系及附隨社會關系的法律規範;狹義特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1994年頒布,1995年實施)。其核心立法目的是保護勞動者權益、規範勞動關系、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二、調整對象

  1. 勞動關系
    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實現勞動過程中形成的社會關系,包括勞動合同訂立、勞動條件協商等。
  2. 附隨社會關系
    如勞動保險、勞動争議處理、職業培訓等與勞動關系密切相關的其他社會關系。

三、主要内容

勞動法體系涵蓋以下核心内容:

四、法律體系構成

  1. 狹義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作為基礎法典。
  2. 廣義規範
    包括勞動行政法規(如《勞動合同法》)、地方性法規、司法解釋等。

五、典型特征

勞動法具有社會法屬性,既體現國家對勞動關系的幹預(如最低工資标準),又保護勞動者作為弱勢群體的權益。

如需查閱完整法律條文,可參考全國人大官網或《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全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白垩白翁蹦極邊遼布襪青鞋布序差配誠臣撐拄窗籠從允單軍德義典型環境東南之美方峙楓香樹賦歸去灌莽哈話還迳寒丘呵壁和靜禾桶厚味鲎子醬鹄鹭蠒栗家笥解落錦绶絶亡來儀骊戎綸命噴火坯銷破道輕倨勸贊任情認許三生石善飯殺一儆百剩馥殘膏聲利客受名帥示順孰誦說送往視居太平引天高皇帝遠天鏡同甘通心錦兔竹蝸角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