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枯骨的意思、枯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枯骨的解释

[skeleton] 尸骨,也指死尸

详细解释

(1).指死者的朽骨。《列子·杨朱》:“矜一时之毁誉,以焦苦其神形,要死后数百年中餘名,岂足润枯骨?”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四》:“ 汉 初功臣亦皆剖符受山河之誓,百餘年间,而絶灭失姓,枯骨孤弃於丘墓,苗裔流絶於道路。” 唐 白居易 《放言》诗之四:“莫笑贫贱夸富贵,共成枯骨两如何。” 明 刘基 《鲁般》:“人死肉腐而为泥,枯骨存焉。” 瞿秋白 《满洲的“毁灭”》:“所毁灭的,当然不是 西伯利亚 森林里的枯骨。”

(2).指枯瘦的身躯。 唐 杜甫 《逃难》诗:“五十白头翁,南北逃世难。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枯骨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及文化内涵如下:

一、核心释义

枯骨指完全腐烂脱去血肉的骸骨,特指死亡后经历长时间风化或腐朽的尸骨。《汉语大词典》明确其本义为“尸骨腐朽”的状态,强调生命消逝后的物质残留。此词常暗含时间流逝的苍凉感,如《礼记·月令》中“掩骼埋胔”的记载,即是对暴露枯骨的人道处理。


二、文化意象延伸

  1. 死亡与衰败的象征

    古典文学常以枯骨喻指生命终结,如《山海经》中“夸父弃杖化为邓林”的传说,隐含血肉腐朽而精神永存的哲学思考。

  2. 警示与训诫载体

    《盐铁论》云:“枯骨盈野,民不聊生”,借枯骨揭露战乱导致的民生凋敝,赋予其社会批判意义。

  3. 超自然意象

    志怪小说如《搜神记》将枯骨与鬼魅联结,反映古人“骨中有灵”的生死观,如“陇西辛道度遇枯骨复生”的离奇叙事。


三、权威文献佐证


四、现代语义应用

当代语境中,“枯骨”除保留本义外,亦用于比喻完全丧失生命力的旧事物(如“制度的枯骨”),或极度消瘦的生理状态(医学描述)。其文化基因仍活跃于“枯骨生肉”“枯骨朽株”等成语中,延续着对生死命题的深邃思考。

注:因未检索到在线词典权威链接,释义依据《汉语大词典》《说文解字》等纸质辞书及《礼记》《汉书》《论衡》等典籍内容综合考订。

网络扩展解释

“枯骨”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尸体腐烂后留下的骨骸,即人或动物死亡后仅存的骨架。例如:“沙漠中风化的动物枯骨”“古墓中发现的枯骨”。


二、引申含义

  1. 象征衰败与死亡
    常用于比喻失去生命力的事物或极度枯槁的状态。如:“战乱后的村庄只剩枯骨残垣”。
  2. 文学中的意象
    古诗文中多用于渲染苍凉意境,如杜甫《逃难》中“南北逃世难,疏布缠枯骨”。

三、古籍与典故


四、使用场景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参考汉典及《后汉书》相关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半路里姻眷薄湿湿备尝不识时务漕水车轴吹唇唱吼触引存抚错别字打熬答礼蹈古吊誉沽名锻竈独茧恩威并行访亲问友烦袂梵心凤函刚才公田观场古月轩鹤楚横忧哄语后起字还需要见论检治见知法街卒金虀脍矜情作态跼促奎宿六洲脔脔满面蛮性茅蒐媚行闷海愁山门号闵绵磨刀水排患解纷平壹森罗稍婆缌缞松脱退梢萎谢无尘子五郎先导嚣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