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低尊貴的身分。《禮記·郊特牲》:“大饗,君三重席而酢焉;三獻之介,君專席而酢焉。此降尊以就卑也。” 孫希旦 集解:“降主君之尊,以就介之卑,所以敬客也。” 晉 袁宏 《後漢紀·桓帝紀上》:“未有私從意志,日般遊諸臣之家,降尊亂卑,等威無别,宿衛守空宮,璽紱委女妾,設有非常之變, 任章 之謀,上負先帝,下悔靡及。”
“降尊”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降低尊貴的身分”,通常用于描述地位高的人主動或被動放低姿态。以下從不同角度詳細解釋:
指身份尊貴者主動或被迫降低自身地位,常見于禮儀、社交或政治場景。例如《禮記》中記載君主在宴客時減少座席數量以表對客人的尊重。
古代禮儀應用
根據《禮記·郊特牲》記載,君主在正式宴席(大饗)中會減少自己的座席層數(從三重席改為專席),通過降低自身禮制規格來體現對賓客的尊敬。孫希旦注解稱此為“降主君之尊,以就介之卑”。
引申意義
晉代袁宏在《後漢紀》中批評君主隨意出入臣子家宅的行為屬于“降尊亂卑”,認為這會破壞等級秩序,導緻“等威無别”的混亂局面。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曆史文獻研究。如需更深入的古籍原文分析,可參考《禮記》及《後漢紀》相關篇章。
降尊是一個詞語,具體指代的意思是失去尊嚴或地位的降低。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權勢、地位、名譽等受到損害,也可以指代一個群體或國家的尊嚴受到侵犯。
降尊的拆分部首是阝(邑),拆分筆畫是10畫。
降尊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其中“降”意為下降、減少,而“尊”則意為尊敬、尊重。合在一起形成“降尊”的意思。
降尊的繁體字為「降尊」,部首和筆畫仍然相同。
在古代,降尊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然而,不同時代的漢字書寫規範有所不同,現代漢字在各個曆史時期的演變中可能會有細微的變化。
1. 他曾經在公司裡擁有很高的地位和聲望,但因為抄襲丑聞,他的降尊就在瞬間。
2. 這場戰争不僅讓我們失去了許多戰士的生命,還給整個國家帶來了巨大的降尊。
組詞:尊貴、尊嚴、尊崇、尊重、尊榮、尊容。
近義詞:失寵、貶低、貶損、辱沒、蒙受侮辱。
反義詞:崇尚、崇高、褒獎、尊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