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鞍馬的意思、鞍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鞍馬的解釋

(1) [horse and harness]∶泛指馬和馬具

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木蘭詩》

(2) [horse]∶指人騎的馬

而操舍鞍馬,仗舟楫,與 吳越争衡。—— 司馬光《資治通鑒》

(3) [horseman]∶騎馬的人

門前冷落鞍馬稀。——白居易《琵琶行》

(4) [side horse;saddle and horse] 一種體育器材,形狀略像馬,背部有兩個半圓環,可以調整高度,用來做體操

詳細解釋

亦作“鞌馬”。1.馬和鞍子。《史記·田叔列傳褚少孫論》:“其後有詔募擇 衛将軍 舍人以為郎,将軍取舍人中富給者,令具鞌馬絳衣玉具劍,欲入奏之。”古樂府《木蘭詩》:“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唐 殷堯藩 《上巳日贈都上人》詩:“鞍馬皆争麗,笙歌盡鬭奢。”《水浒傳》第五十回:“前日又受他鞍馬羊酒,采段金銀,你如何賴得過?”

(2).指騎馬。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六6*四:“假乘 汧 渭 間,鞍馬去行遊。” 唐 杜甫 《劉九法曹鄭瑕丘石門宴集》詩:“掾曹乘逸興,鞍馬得荒林。”《水浒傳》第五二回:“大官人鞍馬風塵不易,初到此間,且省煩惱。”

(3).借指戰鬥生涯。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天下文士遭罹兵戰, 曹 氏父子鞍馬間為文,往往橫槊賦詩。” 清 鈕琇 《觚賸續編·李生孝友》:“盥櫛於鞍馬之間,炊紉於鋒鏑之下。”

(4).古代酒令名。 唐 白居易 《東南行一百韻寄通州元九侍禦澧州李十一舍人果州崔二十二使君開州韋大員外庾三十二補阙杜十四拾遺李二十助教員外窦七校書》:“鞍馬呼教住,骰盤喝遣輸。長驅波卷白,連擲采成盧。”原注:“骰盤、卷白波、莫走、鞍馬,皆當時酒令。”

(5).體操器械的一種,有點像馬的形狀。背部有兩個環,是木馬的一種。

(6).競技體操項目之一,運動員在鞍馬上,手握雙環或撐着馬背做各種動作。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鞍馬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鞍馬”一詞含義豐富,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具體解釋如下:

一、字面意義

  1. 馬和馬具
    指代配備鞍具的馬匹,常用于古代詩文,如《木蘭詩》中“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以及《資治通鑒》中“操舍鞍馬,仗舟楫”的記載。此義強調騎乘工具的整體性。

  2. 騎馬的人或生活
    引申為騎馬者或征戰生涯,例如白居易《琵琶行》中“門前冷落鞍馬稀”,以及“鞍馬勞頓”等成語,均體現與騎馬相關的艱辛或狀态。

二、體操項目

作為男子競技體操項目,鞍馬具有以下特點:

三、比喻與引申

  1. 成語中的象征義
    成語“鞍馬”可比喻儀态端莊或能力出衆,如“鞍馬之姿”形容人姿态挺拔、自信從容。

  2. 文學意象
    在詩詞中常借“鞍馬”象征征戰、遠行或漂泊,如“鞍馬生涯”暗喻動蕩的生活狀态。

四、其他相關

“鞍馬”一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核心關聯“騎馬”與“競技器械”,并在文化中延伸出豐富的象征意義。如需進一步了解體操動作細節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權威體育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鞍馬》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鞍馬(ān mǎ)是一個成語,意為堅定不移地支持或者背負重任。這個詞的使用,通常形容人在困境中堅守信念,勇往直前。 拆分部首和筆畫 《鞍馬》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鞍(ān)和馬(mǎ)。其中,“鞍”是旁邊的部首,由“革”字邊和“馬”字的上部組成,它是形容坐騎時用來裝在馬背上的靠墊;“馬”字則是表示馬的意思。 來源 《鞍馬》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的文獻中,源于中國古代的軍事文化。在古代戰争中,騎兵是戰場上的重要力量。鞍馬作為戰士出征的夥伴,承載着重要的使命,因此成為象征勇氣和背負重擔的象征。 繁體 《鞍馬》這個詞的繁體寫法是「鞍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古時寫《鞍馬》時的部首和筆畫有所差異。具體的寫法需要參考古代文獻和古代文物。 例句 1. 他是我們團隊的鞍馬,一直以來都能堅定不移地支持和指導我們。 2. 在這場危機中,他展現出了真正的鞍馬精神,使得我們取得了勝利。 組詞 鞍鞯(ān jiān): 指裝在馬背上的馬鞍和馬缰繩 馬鞍(mǎ ān):指裝在馬背上供乘者坐的器具 騎馬(qí mǎ):指騎在馬上行進 近義詞 忠誠(zhōng chéng):意思指對人或事業堅定不移地支持和忠實 堅定(jiān dìng):指對信仰、決心等有堅定的信念。 反義詞 動搖(dòng yáo):指在困難或逆境中對自己的信念喪失、變化,無法堅持下去。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有其他問題,隨時可以咨詢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