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不遇時”是一個成語,形容人出生時未逢良好時機,多用于感慨命運不濟或境遇坎坷。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成語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天時”的重視,強調個人命運與時代背景的緊密關聯,常用于文學表達對際遇的感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詩經》《越絕書》等文獻。
生不遇時是一個描述命運不濟、時機未到的詞語。其中,“生”表示出生,代表個體的存在;“不遇”表示未能遇到合適的機遇或時機。因此,“生不遇時”意指一個人在特定時期内未能遇到有利的機緣。
拆分部首和筆畫:
“生”字的部首是“生”,它的筆畫數是五畫。
“不”字的部首是“一”,它的筆畫數是四畫。
“遇”字的部首是“辵”,它的筆畫數是12畫。
“時”字的部首是“日”,它的筆畫數是10畫。
來源:《生不遇時》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強調命運和時機在一個人的成功或失敗中的重要作用。
繁體字:
繁體字為“生不遇時”。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寫法是“生不逢時”。
例句:
他一生都生不遇時,未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組詞:
1. 命中注定:表示命運注定或注目的某件事。
2. 機會:表示有利條件或時機。
3. 時機:指合適的時間點。
4. 幸運:表示幸福快樂的命運。
5. 倒黴:表示不幸、運氣不好的狀态。
近義詞:
1. 命途多舛:表示一個人的命運坎坷不順。
2. 時運不濟:表示某個時期的運氣不好。
3. 時運不佳:表示某個時期的運氣不好。
反義詞:
1. 大展宏圖:表示有遠大的目标和宏偉的計劃。
2. 時來運轉:表示好運降臨、情況好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