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起獲的意思、起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起獲的解釋

搜取;獲得。 清 黃輔辰 《戴經堂日鈔·鹹豐三年七月初十日》:“ 丹陽縣 生擒賊匪,起獲逆書。”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賊盜下》:“倘起獲真贓,反係失單所無,憑何定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起獲”是一個漢語動詞,其核心含義是指執法機關或相關部門在調查、搜查過程中,發現并收繳(贓物、違禁品、作案工具等)。它強調的是一個從隱藏或未知狀态到被發現并收繳的過程。

以下是其詳細解釋,結合權威詞典來源:

  1. 基本釋義:

    • 起: 在此處意為“取出”、“弄出來”,指将隱藏或藏匿的物品找出來。
    • 獲: 意為“得到”、“繳獲”、“查獲”,指将物品置于控制之下。
    • 合義: 将藏匿的(通常是非法的或涉案的)物品查找出來并收繳。
  2. 典型用法與語境:

    • 法律與執法場景: 這是“起獲”最常出現的語境。它特指公安機關、檢察機關、海關等執法部門在偵查案件、執行搜查、檢查等公務活動中,發現并依法收繳涉案物品的過程。
      • 例如: “警方在犯罪嫌疑人家中起獲了大量贓款贓物。” / “海關在例行檢查中起獲了一批走私文物。”
    • 對象: “起獲”的對象通常是贓物(如盜竊、詐騙所得)、違禁品(如毒品、槍支彈藥、非法出版物)、作案工具(如兇器、盜竊工具)、證據或其他需要依法收繳的物品。
    • 過程性: 該詞隱含了物品從“未被發現/隱藏”到“被發現并控制”的動态過程,強調執法行為的成果。
  3. 特點:

    • 官方性: 通常用于描述官方機構(尤其是執法機關)的行為,帶有一定的正式色彩。個人發現物品一般不用“起獲”。
    • 被動性(對物品而言): 物品是被發現、被收繳的對象。
    • 結果性: 表示搜查、偵查等行動取得了具體成果。

權威來源參考: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 商務印書館: 該詞典是漢語規範使用的權威工具書,對“起獲”有明确的定義,強調其“找出并繳獲(贓物、違禁品等)”的含義。 商務印書館官方網站 - 工具書檢索注:此為商務印書館官方工具書檢索入口,具體詞條内容需在站内或購買詞典查詢
  2. 《漢語大詞典》 -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作為大型曆史性漢語語文辭典,其對“起獲”的解釋會更側重其用法和語境,确認其在司法、執法領域的應用。 漢語大詞典 - 相關資源注:此為《漢語大詞典》相關資源網站,提供查詢服務或信息

“起獲”是一個具有特定法律和行政色彩的動詞,專指執法或相關部門在公務活動中發現并收繳藏匿的涉案物品(如贓物、違禁品、作案工具等)的過程和結果。其使用凸顯了行動的官方性、強制性和成果性。

網絡擴展解釋

“起獲”是一個漢語動詞,主要用于法律或執法場景中,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起獲”指通過搜查等方式找到并取得隱藏的贓物、違禁品或證據。例如警方在破案時“起獲贓物”。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個動作:搜查發現和取得物品。

二、用法特點

  1. 法律語境:多用于描述執法機關查獲非法物品的過程,如“起獲毒品”“起獲贓款”。
  2. 被動對象:賓語通常為被隱藏的非法或違規物品,如:
    • 起獲槍支彈藥
    • 起獲僞造證件
    • 起獲被盜車輛(例句來源:)

三、曆史來源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文獻,如《戴經堂日鈔》中記載“起獲逆書”,《福惠全書》提到“起獲真贓”,說明其使用已有數百年曆史,且多與案件偵辦相關。

四、應用場景

五、語言對比

法語中對應表達為 fouiller et prendre(搜查并獲取)或 perquisitionner et confisquer(搜查并沒收),強調搜查與沒收的雙重動作。

别人正在浏覽...

阿嬌金屋币制禅衣串車捶鈎宕逸定體嫡配鈍緻阿匼恩雠烽鼓不息複核匄奪筻口高翬功過宮壸關輔鼓翻衮钺孤終纥頭兼苞驕戾計将安出靜睇畿辇荩猷伎作口中虱曠邁淩摩邏輯電路硉矹門向攀高枝兒披麻憑證譬似契厚驅風忍笑日積月累沙棘摻手扇席溫枕少卿神榇設祖收計水頭順民舒爽袒踴天牛天樞庭柯誣詞武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