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二伯的意思、二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二伯的解釋

(1).指 周 初分别主管東方和西方諸侯的兩位重臣 周公 和 召公 。《孔叢子·居衛》:“古之帝王,中分天下,使二公治之,謂之二伯。”《禮記·王制》:“八伯各以其屬,屬於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為左右,曰二伯。” 鄭玄 注:“自 陝 以東, 周公 主之,自 陝 以西, 召公 主之。” 宋 王安石 《對難》:“ 成王 之王天下也,尊二伯,誅二叔。”

(2).指 齊桓公 晉文公 兩位霸主。《穀梁傳·隱公八年》:“誥誓不及五帝,盟詛不及三王,交質子不及二伯。” 範甯 注:“二伯,謂 齊桓 晉文 。” 晉 劉琨 《重贈盧谌》詩:“ 重耳 任五賢, 小白 相射鉤。苟能隆二伯,安問黨與讎?”

(3).指 周文王 與 齊桓公 。《晉書·石勒載記上》:“昔 周文 以三分之重,猶服事 殷朝 ; 小白 居一匡之盛,而尊崇 周室 。況國家道隆 殷 周 ,孤德卑二伯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二伯”一詞在曆史文獻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周初重臣分治

指西周初期輔佐周成王治理天下的兩位重臣周公旦和召公奭。兩人以“陝地”(今河南陝縣)為界分治東西,周公主管東方諸侯,召公主管西方諸侯。這一分治模式在《禮記·王制》中有明确記載,鄭玄注曰:“自陝以東,周公主之;自陝以西,召公主之。”


二、春秋霸主代稱

  1. 齊桓公與晉文公
    春秋時期兩位著名霸主,常被合稱“二伯”,見于《谷梁傳》《漢書·刑法志》等典籍。
  2. 周文王與齊桓公
    少數文獻(如《晉書·石勒載記》)将周文王與齊桓公并稱,強調其“尊王”的政治影響力。

三、其他用法

現代漢語中,“二伯”可能作為親屬稱謂,指父親的二哥。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曆史文獻,需注意與古代含義區分。

提示:具體釋義需結合上下文,建議查閱《禮記》《孔叢子》等原典或權威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二伯(èr bó)是一種常見的口頭稱謂,通常用來稱呼年紀稍大、地位較高、經驗豐富的男性長輩,也可以表示對男性的親熱或友善。下面是關于二伯的拆分部首、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方面的簡要說明: 1. 拆分部首和筆畫:二伯是由“二”和“伯”兩個漢字組成。其中,“二”的拆分部首是“二”,筆畫數為二;“伯”的拆分部首是“人”,筆畫數為八。 2. 來源:二伯這個詞源于中國方言,是一種日常口語的稱呼方式。 3. 繁體:二伯的繁體字為「二伯」。 4.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對于二伯這個詞的寫法沒有明确的規範,不過常見的古代寫法有「二叔」「二大爺」「二老爺」等。 5. 例句:小明對身邊的一位年長男性親切地說道:“二伯,您辛苦了!” 6. 組詞:二伯一般獨立使用,并不常見于組詞中。 7. 近義詞:二伯的近義詞包括“二叔”、“二舅”等,都是用來稱呼親近的男性長輩的方式。 8. 反義詞:二伯沒有明确的反義詞,但可以使用其他稱呼方式,如“三爺”、“小夥子”等來表示與之相反的意義。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問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