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矜倨 ”。《新唐書·劉仁軌傳》:“ 仁軌 雖貴顯,不自矜踞,接舊故如布衣時。”
“矜踞”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jīn jù,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指人自高自大、傲慢無禮的态度,常表現為居高臨下的姿态。
源自《新唐書·劉仁軌傳》:“仁軌雖貴顯,不自矜踞,接舊故如布衣時。”描述劉仁軌雖身居高位,卻保持謙遜,不擺架子。
此詞多用于批評傲慢态度,常見于古文或書面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
在古漢語中,“矜踞”與“矜倨”通用,均含貶義。現代語境下更常用“傲慢”“自大”等詞替代。
如需例句或延伸用法,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查字典或滬江詞典)。
《矜踞》是一個意味深長的詞彙,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因自負、驕傲或自以為是而高高在上地占據一種優勢地位,矜持地居高臨下。
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矛和足。矛在漢字中是指長矛,常常與戰争、武器等聯繫在一起,而足則表示腳或步行。
《矜踞》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其中“矜”指的是自負、自滿,而“踞”則表示占據、放置。因此,整個詞組意味着擡高自己,驕傲地站在高處俯視别人的姿勢。
《矜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矜蹶”,保留了原來的意思和構造。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經曆過一些變化,所以《矜踞》一詞的寫法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古代常見的寫法是“矜居”,但意思與現代的含義相似。
下面給出幾個使用《矜踞》的例句:
1. 他總是矜踞在講台上,對學生們施以高高在上的眼光。
2. 受到衆多粉絲的追捧和贊美,他不可避免地開始矜踞起來,忘記了自己的初心。
3. 雖然她在事業上取得了***************,但她不會矜踞或鄙視那些比她處境較差的人。
以下是幾個與《矜踞》相關的組詞:
1. 矜持:形容一個人自負或驕傲,不易接近。
2. 矜貴:用于形容貴族或高貴的地位。
3. 踞坐:指坐在較高的位置上,自以為是。
以下是幾個與《矜踞》近義和反義的詞語:
近義詞:自高自大、傲慢、自大、自鳴得意。
反義詞:謙遜、謙虛、謙卑、客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