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伐與田獵。《周禮·地官·州長》:“若國作民而師田行役之事,則帥而緻之,掌其戒令,與其賞罰。” 賈公彥 疏:“師謂征伐,田謂田獵。”《後漢書·仲長統傳》:“簡精悍以習師田,修武器以存守戰。”
“師田”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分為古代文獻釋義和現代姓名學解釋兩類:
軍事與田獵的結合
最早見于《周禮·地官·州長》:“若國作民而師田行役之事”,指國家動員民衆參與征伐(師)與田獵(田)。賈公彥注釋明确“師謂征伐,田謂田獵”。這一概念在後世如《後漢書》中亦有延續,如“簡精悍以習師田”,強調通過軍事訓練和狩獵活動培養戰鬥力。
社會職能的體現
古代“師田”是國家管理的重要事務,需由州長等官員統籌,包含戒令頒布、賞罰執行等職責,反映了軍政合一的社會結構。
作為人名的寓意
現代常将“師”與“田”組合為名字,分别釋義:
文化象征
姓名學中,“師田”被賦予積極内涵,如“智勇雙全”“必成一方巨擘”,常用于寄托對個人品德與成就的期望。
總結來看,“師田”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古代側重軍政活動,現代則多用于姓名中的文化寓意。
師田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師”和“田”。其詞義解釋為:指導、教授田地農耕技藝。
“師”字的部首是“左手”,其筆畫數為5畫。該字源于古代的甲骨文,表示“左手拿着一支箭”的形狀,後來引申為教導和學習的意義。
“田”字的部首是“田”,其筆畫數為5畫。該字原本是描繪田地耕作的形狀,後來引申為指田地、農田的意思。
組合在一起,“師田”指的是師徒關系中老師指導弟子農耕技藝的意思。
《師田》的繁體字寫法為「師田」。
在古代,師田的寫法可能存在變化。但是基本的字形結構與現代漢字相似,由“師”和“田”兩個字組成。
1. 師田之恩,弟子永遠難以忘懷。
2. 推陳出新,把師田的經驗傳承下去。
1. 師道:指導和教導的途徑和方法。
2. 田地:耕作的土地。
3. 師傅:指導教授技藝的老師。
近義詞:師徒、教導、指導
反義詞:學生、弟子、追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