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車上憑轼緻敬。 漢 劉向 《說苑·善說》:“ 蘧伯玉 使至 楚 ,逢 公子晳 濮水 之上, 子晳 捽草而待曰:‘敢聞上客将何之?’ 蘧伯玉 為之軾車。”
“轼車”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轼車”指在車上通過扶轼(車廂前的橫木)表達敬意的行為。這一動作源于古代禮儀,常用于表示對他人或場合的尊重。
詞源與文獻依據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劉向《說苑·善說》的記載:
蘧伯玉使至楚,逢公子晳濮水之上,子晳捽草而待曰:“敢聞上客将何之?”蘧伯玉為之轼車。
意為蘧伯玉在車上扶轼向公子晳緻禮。
“轼”的延伸含義
多用于描述古代士大夫或使節在行車途中,遇到需表敬意的對象時,通過扶轼動作完成禮儀,體現莊重與禮制規範。
以上解釋綜合了《說苑》的典故及“轼”字的字義演變,反映了古代禮儀文化的細節。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說文解字》《禮記》等典籍。
轼車,指古代用來牽引車輛的一種器具。它由兩根豎立的柱子和橫放的梁組成,梁的兩端用繩索固定在車輛上,起到連接車輛和牲畜的作用。
轼車的部首是車部,筆畫數為13畫。
轼車一詞最早源自《周禮·地官司徒》。《周禮》是中國古代周朝的法律制度,在其中的地官司徒一職中引用了轼車這個詞彙。
轼車的繁體字為軾車。
古代漢字寫作轂車。
1. 古代君王常乘坐龍骨轼車出行。
2. 這輛轼車的梁上雕刻着精美的圖案。
轼車可以與其他詞彙組成如下詞語:
1. 轼車夫
2. 千裡轼車
3. 轼車行
近義詞:轭車、轅車
反義詞:馬車、車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