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得其所”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liǎng dé qí suǒ,其核心含義是指對雙方都有益處,達到各自理想的結果。以下是詳細解析:
經典出處
源自宋代劉克莊《與鄭邵武書》:“華屋良田與吾之孫,獨以一命與吾兄之孫,兩得其所矣。”
(意為将財産與爵位分别分配給不同子孫,雙方均得所需。)
現代用例
高陽在《慈禧全傳》中寫道:“趙師爺算無遺策,進退兩得其所。”
(描述趙師爺的計策使雙方均受益。)
通過這一成語,可體會漢語中“平衡”與“共赢”的哲學思想。如需更多例句或用法分析,可參考古籍或現代文學作品。
《兩得其所》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雙方都能得到自己滿意的結果。它用來形容一種讓雙方都獲益的局面或交易。
《兩得其所》這個成語由幾個字組成。第一個字是“兩”,它的部首是“米”,共有兩畫。第二個字是“得”,它的部首是“彳”,共有五畫。第三個字是“其”,它的部首是“⺍”,共有八畫。最後一個字是“所”,它的部首是“戈”,共有三畫。
《兩得其所》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論語·子罕》中的一句話:“願聞子之詣于政也!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富焉;而國家克明明也,雖有其奇,未敢望也。”作為成語,《兩得其所》形容的是雙方互利共赢的境地。
繁體寫法為《兩得其所》。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差異。例如,“兩”字的古代寫法中,“兩”字的第一個字母“兩”的兩點之間有一筆,這在現代寫法中已經省略了。
他們通過合作,最終實現了兩得其所。
1. 兩全其美:指一個方案或主張既能夠達到自己的目的,又能夠兼顧到其他方面的利益。
2. 和兩利:指一種互利雙赢的局面。
3. 兩敗俱傷:指兩方面都受到損失、不得好處。
近義詞: 和兩利,兩全其美
反義詞: 一方得利,一方受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