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鞍马的意思、鞍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鞍马的解释

(1) [horse and harness]∶泛指马和马具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

(2) [horse]∶指人骑的马

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 吴越争衡。—— 司马光《资治通鉴》

(3) [horseman]∶骑马的人

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

(4) [side horse;saddle and horse] 一种体育器材,形状略像马,背部有两个半圆环,可以调整高度,用来做体操

详细解释

亦作“鞌马”。1.马和鞍子。《史记·田叔列传褚少孙论》:“其后有詔募择 卫将军 舍人以为郎,将军取舍人中富给者,令具鞌马絳衣玉具剑,欲入奏之。”古乐府《木兰诗》:“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唐 殷尧藩 《上巳日赠都上人》诗:“鞍马皆争丽,笙歌尽鬭奢。”《水浒传》第五十回:“前日又受他鞍马羊酒,采段金银,你如何赖得过?”

(2).指骑马。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六6*四:“假乘 汧 渭 间,鞍马去行游。” 唐 杜甫 《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诗:“掾曹乘逸兴,鞍马得荒林。”《水浒传》第五二回:“大官人鞍马风尘不易,初到此间,且省烦恼。”

(3).借指战斗生涯。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天下文士遭罹兵战, 曹 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李生孝友》:“盥櫛於鞍马之间,炊纫於锋鏑之下。”

(4).古代酒令名。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果州崔二十二使君开州韦大员外庾三十二补阙杜十四拾遗李二十助教员外窦七校书》:“鞍马呼教住,骰盘喝遣输。长驱波卷白,连掷采成卢。”原注:“骰盘、卷白波、莫走、鞍马,皆当时酒令。”

(5).体操器械的一种,有点像马的形状。背部有两个环,是木马的一种。

(6).竞技体操项目之一,运动员在鞍马上,手握双环或撑着马背做各种动作。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鞍马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鞍马是汉语中具有多重语义特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四个维度解析:

  1. 本义与器物考证

    “鞍”指马鞍,“马”为坐骑,二字组合最初指代配备马鞍的战马或驮运工具。汉代《说文解字》释“鞍”为“马鞁具也”,特指固定于马背的皮质乘具。考古发现证实,商周时期已出现青铜马衔与皮质鞍垫的组合,至汉代形成成熟的高桥鞍结构。

  2. 体育竞技术语

    作为体操器械专称,鞍马指表面覆有皮革、两端装环的器械。据《体操竞赛规则》(国家体育总局审定版),其标准尺寸为长160厘米、宽35厘米,马环高度12厘米,要求运动员完成包括全旋、移位、转体在内的规定动作组合。

  3. 文学意象演变

    在诗词创作中衍生出双重象征:既表现征战艰辛(如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又承载离愁别绪(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全唐诗》收录的边塞诗中,鞍马意象出现频次达217次。

  4. 军事制度考证

    宋代《武经总要》记载,每匹军马配备鞍具含鞍桥、鞧带、障泥等14个组件,构成完整的鞍马装备体系。明代骑兵建制中,鞍马保养被列入《军政条例》,规定“三日一洗鞯,五日一理辔”的维护标准。

网络扩展解释

“鞍马”一词含义丰富,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具体解释如下:

一、字面意义

  1. 马和马具
    指代配备鞍具的马匹,常用于古代诗文,如《木兰诗》中“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以及《资治通鉴》中“操舍鞍马,仗舟楫”的记载。此义强调骑乘工具的整体性。

  2. 骑马的人或生活
    引申为骑马者或征战生涯,例如白居易《琵琶行》中“门前冷落鞍马稀”,以及“鞍马劳顿”等成语,均体现与骑马相关的艰辛或状态。

二、体操项目

作为男子竞技体操项目,鞍马具有以下特点:

三、比喻与引申

  1. 成语中的象征义
    成语“鞍马”可比喻仪态端庄或能力出众,如“鞍马之姿”形容人姿态挺拔、自信从容。

  2. 文学意象
    在诗词中常借“鞍马”象征征战、远行或漂泊,如“鞍马生涯”暗喻动荡的生活状态。

四、其他相关

“鞍马”一词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核心关联“骑马”与“竞技器械”,并在文化中延伸出丰富的象征意义。如需进一步了解体操动作细节或历史演变,可参考权威体育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按期本赏扁鼻泌阳伯鸾之灶谄媚持呪潨漴摧捽邨舍钓楫抵扞东一耙子西一扫帚断简遗编独志飜流水符别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诡设汉地幻师昏惑洁身自好急遽鲸膏近史劲壮可朱浑羸疾林杞之下柳暗花遮流习龙睛鑪櫜马船满人蔓生植物马王爷蒙庄子面谕蜜殊踇隅破日潜息气浪请求葺屋肉袋山采身临其境沈昧深拗书客台中土地祠兀鹫下不来台铦磨谢傅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