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所遺的意思、所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所遺的解釋

(1).遺漏。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

(2).遺棄。 晉 陸機 《演連珠》之四:“臣聞世之所遺,未為非寳。”

(3).遺失物。 宋 洪邁 《夷堅支丁志·夏巨源》:“點檢勅誥文書,遺其一……既而僕從 饒州 來,持所遺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所遺”是現代漢語中具有文言色彩的合成詞,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兩個語素:助詞“所”與動詞“遺”。根據《漢語大詞典》的釋義體系,“所”作為助詞與動詞組合時,構成名詞性短語,表示動作的受事者;而“遺”在《說文解字》中的本義為“亡也”,引申為“遺留、存留”之意。二者組合後,“所遺”特指“被遺留下來的人或事物”,常見于書面表達。

從語法功能分析,“所遺”屬于典型的“所”字結構,其句法特征表現為前置定語修飾。例如《左傳·宣公二年》中“收其馀燼,撫其馀民,所遺僅存”即體現了這種結構特征,此處“所遺”代指戰争中幸存的民衆。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文獻研究、考古發現等專業領域,如“墓葬所遺器物”即指墓中出土的陪葬品。

需要特别說明的是,“所遺”與近義詞“遺留”“遺存”存在語體差異。據《現代漢語八百詞》的辨析,“所遺”更強調被動留存的狀态,而“遺留”側重主動留下的動作過程。這種區别在學術文獻中尤為重要,例如考古報告會采用“遺址所遺陶片”的表述方式以突顯客觀性。

網絡擴展解釋

“所遺”是一個文言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1. 遺漏
    指未被包含或未被提及的内容。例如,三國時期曹丕在《典論·論文》中評價建安七子“於學無所遺”,意為他們在學問上無所遺漏。

  2. 遺棄
    表示被抛棄或不被重視的事物。晉代陸機《演連珠》中提到“世之所遺,未為非寶”,即被世人遺棄的東西未必沒有價值。

  3. 遺失物
    指丢失的物品。宋代洪邁《夷堅支丁志》記載了一則故事:夏巨源發現文書丢失後,仆人“持所遺至”,即帶回遺失的部分。現代用法中,如“遺産稅”即針對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留的財産征收的稅項。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愛面子白單衣成體塵情饬誡赤躶賜對黨刊德雷克海峽隥道典幹蹲鹗獨雁鳳曆風訊擱得住狗蠅谷父蠶母骨骼肌橫征暴斂轟锽後隊皇雄氏黃制簡單明了降喪景福局方狂豎樂戰良說立部隸省茂陵毛毛騰騰美術蘼蕪哪能内署年經國緯擗栗牽拉遷轉親強求三拜四乳石上乘神禦殿飾非養過守宮砂耍陰謀疏陳水旗暑衣松花彩蛋酸痛酥胷無頭告示鹹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