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鼻化元音的意思、鼻化元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鼻化元音的解釋

發一個元音時,讓氣息從口腔和鼻腔同時流出,便成為鼻化元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鼻化元音是語音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指在發音時氣流同時通過口腔和鼻腔通道而産生的元音。以下從漢語詞典及語言學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并結合權威來源進行說明:


一、鼻化元音的定義與發音機制

鼻化元音(Nasalized Vowel)是指發音時軟腭(小舌)下垂,使氣流在通過口腔共鳴的同時,部分分流至鼻腔,形成口腔與鼻腔雙重共鳴的元音。其核心特征在于發音過程中鼻腔通道的開放,與純口腔元音形成對立。例如:

來源依據: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鼻化”定義為“發音時氣流同時通過口腔和鼻腔”,而“元音”指“聲帶振動、氣流不受阻礙的音”。鼻化元音即兩者的結合。

《語言學名詞》(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進一步明确其語音學屬性為“鼻音化元音”(見第172頁)。


二、漢語中的鼻化元音現象

漢語普通話的元音系統以口腔元音為主,但部分方言中存在鼻化現象:

  1. 方言實例

    • 吳方言(如杭州話):"碗"讀作 [ũ],元音帶鼻化色彩。
    • 閩南方言(如廈門話):"嬰"讀作 [ẽ],"衫"讀作 [sã]。
    • 晉方言(如太原話):"安"讀作鼻化元音 [æ̃]。
  2. 普通話中的邊緣現象

    普通話的鼻韻尾(如 -n、-ng)前的元音可能産生輕微鼻化,如“天”/tʰiɛn/ 中的 [iɛ] 受韻尾影響而部分鼻化,但未形成獨立音位。

來源依據:

袁家骅《漢語方言概要》(語文出版社,2001年)詳細記錄了吳、閩、晉方言的鼻化元音分布(見第78、216、328頁)。

王理嘉《語音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指出普通話元音在鼻韻尾前的協同發音現象(第156頁)。


三、鼻化元音的國際音标标注

國際音标(IPA)通過在元音符號上方添加波浪線“~”表示鼻化,例如:

來源依據:

國際語音學會《國際語音學會手冊》(2008年版)規範了鼻化元音的标注标準(第14章)。


四、鼻化元音的語言學意義

  1. 音位對立:在法語、葡萄牙語等語言中,鼻化元音與口腔元音構成最小對立對,區分詞義。如法語 beau [bo](美)與 bon [bɔ̃](好)。
  2. 方言特征标記:漢語方言的鼻化元音是區域語音特色的重要标志,如閩南話的鼻化韻母系統。

來源依據:

遊汝傑《漢語方言學教程》(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強調鼻化元音在方言分區中的作用(第92頁)。

Ladefoged & Maddieson The Sound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1996)分析了鼻化元音的音系功能(第298頁)。


鼻化元音是跨語言存在的語音現象,漢語雖未将其納入标準音系,但方言中保存了豐富的鼻化特征。其發音機制、方言分布及音系功能均體現了語言多樣性的深層規律。

網絡擴展解釋

鼻化元音是語言學中描述元音發音特點的術語,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定義與發音機制

鼻化元音指發音時,軟腭(口腔後部肌肉)下降,氣流同時從口腔和鼻腔流出,使元音帶有鼻音色彩的語音現象。這種共鳴方式與普通元音(僅通過口腔發音)形成對比。

2.國際音标表示

國際音标(IPA)中,鼻化元音通過在元音符號上方添加波浪線“ ̃”标記,例如[ã]表示鼻化的/a/音。

3.實例與應用

4.與鼻音韻尾的區别

需注意鼻化元音與帶鼻音韻尾的元音不同。例如漢語“燈”[tɤŋ]中的元音[ɤ]未鼻化,而“燈兒”[tə̃]中的[ə̃]是鼻化元音()。

5.語言學意義

鼻化元音常見于語言的自然語流中,可能是音系規則(如法語)或協同發音(如漢語、英語)的結果()。它豐富了語言的音位系統,也是語音學研究的重點之一。


如需更專業的語言學分析,可參考漢典(-3)或語音學專著(-6)。

别人正在浏覽...

谙曆八音遏密杯盤狼籍钗股癡客赤仄錢傳閱錯盤道上得職釣名欺世調谕地籙東渡鬥祿遁避發痗方上阜繁宮钿瓜代貫悉海涸石爛浩言紅粉畫地刻木畫瓶呼必勒罕兼覆結了鳥羁鞿踞伏開覺靠把生赉诏撈嘴羸薄腼顔事仇幂級數謬阙奶姆破面鬼泣筍台秋風過耳祇夜肉豆蔻上科尚武勝異率土同慶疏狂思治投杼退香萬民牌傘玩意僞巧為小失大五色泥鞋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