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物體的上部作方形。《國語·周語中》:“其狀方上而鋭下,宜觸冒人。”
(2).指墓圹。《漢書·酷吏傳·田延年》:“ 昭帝 大行時,方上事暴起,用度未辦。” 顔師古 注:“方上,謂壙中也。 昭帝 暴崩,故其事倉猝。”
(3).猶方外。《西遊記》第二七回:“我父母在堂,看經好善,廣齋方上遠近僧人。”《醒世姻緣傳》第二九回:“既是方上的師傅,必定會甚麼仙術了。”參見“ 方外 ”。
關于“方上”的詞義解釋,綜合多個來源分析如下:
陵墓建築術語
指秦漢時期帝王陵墓的地上部分,即墳冢的稱謂。這一用法在建築史中具有特定含義,如“漢代對陵體之地上部分,即墳冢的稱謂”( )。
物體形态描述
表示物體的上部呈方形、下部尖銳的形态。例如《國語·周語中》記載:“其狀方上而鋭下,宜觸冒人”,描述類似錐形的物體()。
墓圹(墓穴)
古代文獻中指代墓穴或墓室,如《漢書·酷吏傳》提到“方上事暴起”,顔師古注為“壙中”(墓圹)( )。
方外(宗教或世俗之外)
如《西遊記》中“廣齋方上遠近僧人”,此處“方上”可理解為方外、世俗之外的修行者()。
中醫術語
特指鼻翼部位,如中醫典籍中記載“方上即鼻尖兩旁的鼻翼部”,用于望診參考()。
文獻例句
現代解釋
需結合語境區分具體含義,如在曆史研究中多指陵墓結構,古籍中可能指向墓穴或物體形态。
以上内容綜合了建築學、文獻學及中醫領域的釋義,若需更深入研究,可參考《漢書》《國語》原文或建築史專著(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