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肉豆蔻的意思、肉豆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肉豆蔻的解釋

[nutmeg] 一種硬而芳香圓球形的種子,廣泛用為香料。又稱“肉果”

詳細解釋

常綠喬木。葉為橢圓形。夏日莖梢開花,黃白色。果實為漿果,近球形。果皮肉質,内有深紅色假種皮。皮内有仁,名“肉荳蔻”。又稱肉果。假種皮和仁有香氣,可供調味用。種子的仁入藥,性溫味辛,能溫中,消食,止瀉。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三·肉豆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肉豆蔻(學名:Myristica fragrans),是一種重要的香料和中藥材,其名稱在漢語詞典及藥學典籍中具有明确釋義與深厚文化背景。以下從語言釋義、藥用價值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詳細闡釋:


一、漢語詞典釋義

  1. 基本定義

    肉豆蔻指肉豆蔻科常綠喬木的幹燥種仁。其外層包裹紅色假種皮(稱“肉豆蔻衣”),内核呈卵圓形,表面有網狀溝紋,氣味芳香濃烈。《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一種熱帶植物的種子,可作調味品或藥材”。

  2. 名稱溯源

    “豆蔻”一詞早見于唐代杜牧《贈别》詩“豆蔻梢頭二月初”,但詩中“豆蔻”為姜科植物,與肉豆蔻不同。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草部》中專列“肉豆蔻”條,稱其“形似草豆蔻而圓大”,因種仁肉質得名。


二、藥用價值與權威典籍記載

  1. 性味歸經

    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功能溫中行氣、澀腸止瀉。《中國藥典》(2020年版)明确其主治“脾胃虛寒,久瀉不止,脘腹脹痛”。

  2. 成分與藥理

    含揮發油(桧烯、α-蒎烯)、肉豆蔻醚等成分,具抗菌、抗炎及調節腸道作用。《中華本草》記載其“少量可促進胃液分泌,增進食欲;過量則抑制胃腸蠕動”。

  3. 使用禁忌

    陰虛火旺者忌用,過量可緻幻覺(因肉豆蔻醚具輕度緻幻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強調成人每日用量不超過6克。


三、文化與應用延伸

  1. 香料與飲食文化

    古波斯人将其作為貴重香料,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元代《飲膳正要》記載其用于宮廷肉羹調味。今為五香粉、咖喱粉的核心原料之一。

  2. 文學象征

    因種子堅硬且香氣持久,清代《廣群芳譜》以“香守堅貞”喻人之節操。現代常與“豆蔻年華”混淆,實為兩種植物。


參考資料來源(可查閱實體書或權威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肉豆蔻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可從植物學、藥用、文化象征等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植物屬性
    肉豆蔻是肉豆蔻科常綠喬木的幹燥種仁,原産于印度尼西亞,中國台灣、廣東等地有引種栽培。其果實呈梨形,種子卵珠形,具芳香氣味。

  2. 藥用價值
    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主要功效為溫中行氣、澀腸止瀉,常用于治療脾胃虛寒、久瀉、腹脹痛等症。

  3. 香料用途
    作為優質香料,廣泛用于烹饪和烘焙,尤其在阿拉伯、印度菜系中常見,可增添食物香氣。


二、文化象征與文學比喻


三、藥用特性詳解

  1. 核心功效

    • 溫中止瀉:適用于虛寒性腹瀉,能溫脾胃、固大腸。
    • 行氣消食:緩解胃寒脹痛、食少嘔吐,促進消化。
  2. 使用注意

    • 陰虛火旺、濕熱積滞者忌用。
    • 過量可能引發上火,需遵醫囑。

四、與其他“豆蔻”的區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種植或具體藥方,可參考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贲治鼈伏比基尼不差毫發部目采氣倉靈沉滓泛起叱斥穿青衣抱黑柱聰明伶俐錯紾膽志鼎湖山紛舛風情月債負袠幹阿你幹嘉學派感戀高侶宮縚鬼伯黃虀淡飯歡幸誨妒講臉孑輪急風驟雨鈞適開涖開展工作忼爽空崖快步流星利落賃假醴水流水席離析渙奔儚蚛攀追跑淩頩顔其高親臨其境散聖騷頭傷損眚慝沈深鲺類書箧訟地誦弦歲衰貪吝缇彀文武之道先覩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