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鼻化元音的意思、鼻化元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鼻化元音的解释

发一个元音时,让气息从口腔和鼻腔同时流出,便成为鼻化元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鼻化元音是语音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在发音时气流同时通过口腔和鼻腔通道而产生的元音。以下从汉语词典及语言学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并结合权威来源进行说明:


一、鼻化元音的定义与发音机制

鼻化元音(Nasalized Vowel)是指发音时软腭(小舌)下垂,使气流在通过口腔共鸣的同时,部分分流至鼻腔,形成口腔与鼻腔双重共鸣的元音。其核心特征在于发音过程中鼻腔通道的开放,与纯口腔元音形成对立。例如:

来源依据: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鼻化”定义为“发音时气流同时通过口腔和鼻腔”,而“元音”指“声带振动、气流不受阻碍的音”。鼻化元音即两者的结合。

《语言学名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进一步明确其语音学属性为“鼻音化元音”(见第172页)。


二、汉语中的鼻化元音现象

汉语普通话的元音系统以口腔元音为主,但部分方言中存在鼻化现象:

  1. 方言实例

    • 吴方言(如杭州话):"碗"读作 [ũ],元音带鼻化色彩。
    • 闽南方言(如厦门话):"婴"读作 [ẽ],"衫"读作 [sã]。
    • 晋方言(如太原话):"安"读作鼻化元音 [æ̃]。
  2. 普通话中的边缘现象

    普通话的鼻韵尾(如 -n、-ng)前的元音可能产生轻微鼻化,如“天”/tʰiɛn/ 中的 [iɛ] 受韵尾影响而部分鼻化,但未形成独立音位。

来源依据:

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语文出版社,2001年)详细记录了吴、闽、晋方言的鼻化元音分布(见第78、216、328页)。

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指出普通话元音在鼻韵尾前的协同发音现象(第156页)。


三、鼻化元音的国际音标标注

国际音标(IPA)通过在元音符号上方添加波浪线“~”表示鼻化,例如:

来源依据:

国际语音学会《国际语音学会手册》(2008年版)规范了鼻化元音的标注标准(第14章)。


四、鼻化元音的语言学意义

  1. 音位对立:在法语、葡萄牙语等语言中,鼻化元音与口腔元音构成最小对立对,区分词义。如法语 beau [bo](美)与 bon [bɔ̃](好)。
  2. 方言特征标记:汉语方言的鼻化元音是区域语音特色的重要标志,如闽南话的鼻化韵母系统。

来源依据:

游汝杰《汉语方言学教程》(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强调鼻化元音在方言分区中的作用(第92页)。

Ladefoged & Maddieson The Sound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1996)分析了鼻化元音的音系功能(第298页)。


鼻化元音是跨语言存在的语音现象,汉语虽未将其纳入标准音系,但方言中保存了丰富的鼻化特征。其发音机制、方言分布及音系功能均体现了语言多样性的深层规律。

网络扩展解释

鼻化元音是语言学中描述元音发音特点的术语,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定义与发音机制

鼻化元音指发音时,软腭(口腔后部肌肉)下降,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流出,使元音带有鼻音色彩的语音现象。这种共鸣方式与普通元音(仅通过口腔发音)形成对比。

2.国际音标表示

国际音标(IPA)中,鼻化元音通过在元音符号上方添加波浪线“ ̃”标记,例如[ã]表示鼻化的/a/音。

3.实例与应用

4.与鼻音韵尾的区别

需注意鼻化元音与带鼻音韵尾的元音不同。例如汉语“灯”[tɤŋ]中的元音[ɤ]未鼻化,而“灯儿”[tə̃]中的[ə̃]是鼻化元音()。

5.语言学意义

鼻化元音常见于语言的自然语流中,可能是音系规则(如法语)或协同发音(如汉语、英语)的结果()。它丰富了语言的音位系统,也是语音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如需更专业的语言学分析,可参考汉典(-3)或语音学专著(-6)。

别人正在浏览...

贝夹备举鞴液梹榔残虐不仁啜咀触途挫失大风子盗塞凋耗东厕丰媚脯脡根引恭己观念榾柮过楼孤筇浑花禁得潏湟居位开成石经开寤渴笔款涷苦笋乐湛燎火立功煤气机免粟磨铅策蹇南朔凝雨秦墓竹简穷处棋势曲节然则三十六策,走是上计砂纸折带皴省坟似水如鱼水庸私学馆掏摝岧直铤而走险亭居体帖土着外传王八蛋锡珪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