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避的意思、遁避的詳細解釋
遁避的解釋
猶逃避。《初學記》卷十七引 鄒閎甫 《廣州先賢傳》:“﹝ 羅威 ﹞令召署門下吏,不就,将母遁避,隱居 增城縣 界。” 唐 唐彥謙 《六月十三日上陳微博士》詩之三:“麾驅非吾任,遁避亦無術。”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一:“詩文照映,使山水神情,無所遁避其間,真是合作。” 錢锺書 《管錐編·<楚辭> 洪興祖 補注·<離騷經>章句序》:“蓋‘離’者,分闊之謂,欲擺脫憂愁而遁避之,與‘愁’告‘别’,非因‘别’生‘愁’。”
詞語分解
- 遁的解釋 遁 ù 逃避,躲閃:遁去。遁辭。遁世。遁北。 隱,消失:遁迹。遁隱。 逃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避的解釋 避 ì 躲,設法躲開:避雨。避暑。避世。避諱。回避。避重就輕。避世絕俗。 防止:避免。避孕。避嫌。避雷針。 躲就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遁避”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ùn bì,其核心含義為逃避,具體指在面對困境、責任或危險時采取躲避的态度或行為。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逃避:指主動避開不願面對的事物,如困境、責任或危險。該詞帶有消極色彩,強調回避而非正面應對。
2.詳細解釋
- 語境應用:常用于描述對現實問題的消極态度,例如逃避社會責任、躲避人際矛盾等。例如《初學記》中提到羅威“将母遁避”,即為了躲避官職而隱居。
- 文學表達:在古典詩詞中,“遁避”也被用來形容自然景色的不可捉摸,如清代周亮工《書影》中“使山水神情,無所遁避”。
3.使用場景
- 現實生活:適用于逃避責任、回避矛盾等情境,如“面對壓力選擇遁避”。
- 文學創作:多用于古典或正式文本中,增強語言的曆史感與嚴肅性。
4.例句參考
- 唐代唐彥謙《六月十三日上陳微博士》:“麾驅非吾任,遁避亦無術。”
- 錢锺書《管錐編》:“欲擺脫憂愁而遁避之。”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遁避》是一個動詞,意思是逃避或躲避某種事物或責任。它的拆分部首是辶和己,總共有11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形态演變過程中,以表達避免困擾或逃避危險的含義。《遁避》的繁體字寫作「遯避」。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遁避」的字形是不同的。例如,有時會以辵代替辶,也有時會以辿取代辶。這些寫法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和地區有所變化。
以下是一些使用「遁避」這個詞的例句:
1. 面對困難,他選擇了遁避現實而不是勇敢面對。
2. 我無法遁避她的責備,隻能承認自己的錯誤。
3. 許多人選擇遁避困境,而并非積極解決問題。
一些與「遁避」相關的組詞包括「逃避」「躲避」「閃避」等。這些詞也都表達了避開某種事物或責任的含義。
與「遁避」相反的詞是「面對」「直面」「迎接」等。這些詞意味着勇敢地接受和面對困難或責任。
希望以上内容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