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避的意思、遁避的詳細解釋
遁避的解釋
猶逃避。《初學記》卷十七引 鄒閎甫 《廣州先賢傳》:“﹝ 羅威 ﹞令召署門下吏,不就,将母遁避,隱居 增城縣 界。” 唐 唐彥謙 《六月十三日上陳微博士》詩之三:“麾驅非吾任,遁避亦無術。”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一:“詩文照映,使山水神情,無所遁避其間,真是合作。” 錢锺書 《管錐編·<楚辭> 洪興祖 補注·<離騷經>章句序》:“蓋‘離’者,分闊之謂,欲擺脫憂愁而遁避之,與‘愁’告‘别’,非因‘别’生‘愁’。”
詞語分解
- 遁的解釋 遁 ù 逃避,躲閃:遁去。遁辭。遁世。遁北。 隱,消失:遁迹。遁隱。 逃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避的解釋 避 ì 躲,設法躲開:避雨。避暑。避世。避諱。回避。避重就輕。避世絕俗。 防止:避免。避孕。避嫌。避雷針。 躲就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遁避”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遁”和“避”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指向“逃避、躲藏”的行為。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遁”本指隱匿行迹,如《說文解字》釋“遁”為“遷也,一曰逃也”;“避”則指主動避開,如《玉篇》注“避,迴也”。兩字組合後,“遁避”強調通過隱蔽或遷移的方式脫離困境或危險,常見于文言或書面語境。例如:“山林幽邃,可為遁避之所”(《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
該詞的用法具有以下特點:
- 動作指向性:需搭配具體對象,如“遁避災禍”“遁避紛争”;
- 語境適配性:多用于描述人物對壓力、災禍等抽象事物的規避,如《現代漢語規範詞典》例句“賢者遁避亂世”;
- 情感色彩:隱含被動逃避的消極意味,區别于中性詞“躲避”。
參考來源: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 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遁避”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ùn bì,其核心含義為逃避,具體指在面對困境、責任或危險時采取躲避的态度或行為。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逃避:指主動避開不願面對的事物,如困境、責任或危險。該詞帶有消極色彩,強調回避而非正面應對。
2.詳細解釋
- 語境應用:常用于描述對現實問題的消極态度,例如逃避社會責任、躲避人際矛盾等。例如《初學記》中提到羅威“将母遁避”,即為了躲避官職而隱居。
- 文學表達:在古典詩詞中,“遁避”也被用來形容自然景色的不可捉摸,如清代周亮工《書影》中“使山水神情,無所遁避”。
3.使用場景
- 現實生活:適用于逃避責任、回避矛盾等情境,如“面對壓力選擇遁避”。
- 文學創作:多用于古典或正式文本中,增強語言的曆史感與嚴肅性。
4.例句參考
- 唐代唐彥謙《六月十三日上陳微博士》:“麾驅非吾任,遁避亦無術。”
- 錢锺書《管錐編》:“欲擺脫憂愁而遁避之。”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敖倪白人巴镘比丘尼抄送澄峻赤蜃寵契出狩盜泉大圓琱辇冬赈祋殳埵防風舲風媒花浮肥扶栘戤典涵濡毫巴纮目黃菠羅貨人儌遮京畿酒酵沮亂峻阻魁人郎署六出絡腮胡子蠻峒命旅敏濟南書房仆廢譴出錢義清灰冷火窮流棄辱棄屍擾穣蹂掠軟弱無力儒士散金慎言手貨羧酸他每忐上忑下天陽庭廟通逆頭頰顯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