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疎狂”。亦作“踈狂”。豪放,不受拘束。 唐 白居易 《代書詩寄微之》:“疏狂屬年少,閑散為官卑。” 宋 朱敦儒 《鹧鸪天·西都作》詞:“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懶慢帶疏狂。”《明史·沉鍊傳》:“ 鍊 為人剛直,嫉惡如讐,然頗疎狂。每飲酒輒箕踞笑傲,旁若無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魯公女》:“ 招遠 張于旦 ,性疎狂不羈。” 清 納蘭性德 《東西溟》詩:“廿載踈狂世未容,重來依舊寺門鐘。”
“疏狂”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shū kuáng,其核心含義為豪放不羁、不受拘束,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行為狀态。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性格或行為上的放縱灑脫、不拘禮法,帶有強烈的自由與率性色彩。如白居易《代書詩寄微之》中“疏狂屬年少”,即形容年少時的放達不羁。
異體寫法
該詞在古籍中亦寫作“疎狂”“踈狂”,三者意義相同,如《明史·沉鍊傳》提到“頗疎狂”,指其剛直而狂放的性格。
“疏狂”不僅是對行為的描述,更蘊含反抗禮教束縛、追求真我 的精神,常見于文人表達傲世獨立或憤世嫉俗的情懷。如朱敦儒自稱“天教懶慢帶疏狂”,即以疏狂自诩清高。
該詞多用于詩詞,需結合語境理解,既可褒揚豪邁灑脫,亦可暗含對世俗的批判。
《疏狂》是一個常見的詞彙,通常用來形容人的行為态度。這個詞的意思是形容人或事物表現出放松、自由、不拘束的态度或舉止。它主要用來形容人放松自在、毫不拘束的模樣。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疏:疒(疔)+ 五畫
- 狂:犬(犭)+ 二畫 + 羊(⺶)+ 九畫
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是疏和狂兩個字的合并,意思也比較直觀。
在繁體字中,疏狂保留了與簡體字相同的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疏的本義為稀疏;狂的本義為瘋狂、狂妄。
一些例句:
1. 他疏狂的态度讓人感覺舒服自在。
2. 她的舉止疏狂,讓人很難捉摸。
一些與疏狂相關的組詞:
- 疏導:指導引導,使事物順暢進行。
- 疏忽:漫不經心,不注意。
- 狂妄:傲慢自大,不切實際或理智。
一些與疏狂相近的詞彙:
- 放松:輕松自在,不緊張或緊張程度較低。
- 自由:不受約束,有選擇的權利或能力。
疏狂的反義詞:
- 謹慎:小心,不輕率或冒險的。
- 慎重:謹慎思考行動,不輕率或草率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