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退香的意思、退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退香的解釋

傳說麝愛其香,遇急會自剔臍中之香,以免為人攫取。 唐 李商隱 《商於》詩:“背塢猿收果,投巖麝退香。”《埤雅·釋獸》:“蓋麝絶愛其香,每為人所迫逐,勢且急,即自投高巖,舉爪剔出其香,就縶且死,猶拱四足保其臍……象退齒、犀退角、麝退香,皆輙藏覆知自珍其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退香”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退香”指麝(一種鹿科動物)在遇到危險時,會自行剔除臍部香腺中的麝香,以避免被人類或其他捕食者奪取。這一行為體現了動物在危急時刻的自我保護本能。

二、來源與文獻依據

  1. 詩詞引用:唐代詩人李商隱在《商於》中寫道:“背塢猿收果,投巖麝退香”,通過“麝退香”暗喻麝的求生行為。
  2. 古籍記載:宋代《埤雅·釋獸》提到,麝“絕愛其香”,遇險時會“自投高巖,舉爪剔出其香”,并類比象退齒、犀退角,強調動物對自身珍貴部分的保護本能。

三、字義分解

四、現代應用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古籍研究,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需注意與中藥“降香”(一種活血藥材)區分,二者無直接關聯。

總結

“退香”是古代漢語中描述動物本能的特定詞彙,兼具文學意象與生物學觀察價值。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詞或動物習性,可參考《李商隱詩集》或《埤雅》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退香的意思

《退香》是指消失或減弱香氣的意思。當某物原本散發着濃郁芳香的味道,後來逐漸失去了香氣或者香氣減弱,我們可以形容它為“退香”。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退香》的拆分部首是“香”,它位于左側,作為主體部分;另一個部首是“臼”,位于右側,意義為磨香。

《退香》的總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退香》這個詞源于古代中國的文化。在古代,人們常常将香熏制品放置在居住的空間中,以增加氣氛或者祭祀神明,而當香氣逐漸消失或減弱時,便形容其為“退香”。

繁體

《退香》的繁體字形狀為「退香」。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退香」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相似,隻是字形略有差異。現代漢字的發展與曆史變遷使得字形發生了一些微小的改變。

例句

1. 那支蠟燭已經退香了,你能幫我換一支嗎?

2. 這束鮮花已經退香了,該扔掉了。

組詞

退香可以組成其他詞彙,例如:

1. 退香物:指原本有香氣的物品退去香味。

2. 退香劑:用于消除香氣的藥劑。

3. 退香丸:以藥物成分來減弱或消除香氣的丸劑。

近義詞

退香的近義詞包括:

1. 消散:指香氣逐漸消失。

2. 減弱:指香味逐漸變淡。

3. 淡化:指香氣逐漸減弱。

反義詞

退香的反義詞為濃香,即香氣濃郁且持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