踞伏的意思、踞伏的詳細解釋
踞伏的解釋
蹲伏。 吳嘉德 《紅色的炮兵》:“我們的‘克魯白’也奉命參戰,它像一隻猛虎,踞伏在 龍岡 東南的山頭上。”
詞語分解
- 踞的解釋 踞 ù 蹲,坐:龍蹯虎踞(形容地勢險要)。踞坐。箕踞(古人席地而坐把兩腿像八字形分開)。 占據:踞守。盤踞(亦作“盤據”)。雄踞一方。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 伏的解釋 伏 ú 趴,臉向下,體前屈:伏卧。伏案讀書。 低下去:此起彼伏。 屈服,承認錯誤或受到懲罰:伏法。伏輸。伏辯(伏罪的供狀,亦作“伏辨”)。 使屈服:降伏。降龍伏虎。 隱藏:伏兵。埋伏。 農曆劃分夏季最
網絡擴展解釋
“踞伏”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踞伏”指蹲下或坐下的動作,常用來形容因受壓迫、屈辱或畏懼而不敢反抗、退縮的狀态。其中,“踞”意為蹲坐,“伏”表示俯身低頭,兩者結合強調被動或隱忍的姿态。
二、詳細解析
-
字義拆分
- 踞:本義為蹲坐(如“龍蟠虎踞”),也有占據、霸占的引申義。
- 伏:指身體前傾趴下(如“伏案”),或隱藏、潛藏(如“潛伏”)。
組合後既表示物理上的蹲伏動作,也暗含心理上的屈服或蓄勢待發。
-
使用場景
- 字面義:描述動物或人蹲伏的姿态。例如:“猛虎踞伏在山頭”()。
- 比喻義:形容面對壓力時隱忍退縮,或暫時隱藏實力等待時機。例如:“他因畏懼權勢,隻能踞伏度日”()。
三、例句參考
吳嘉德在《紅色的炮兵》中寫道:“我們的‘克魯白’也奉命參戰,它像一隻猛虎,踞伏在龍岡東南的山頭上。”
——此例中“踞伏”既描繪了炮台的隱蔽狀态,也暗喻蓄勢待發的力量。
四、補充信息
- 發音:jù fú,注音為ㄐㄩˋ ㄈㄨˊ。
- 近義詞:蹲伏、蜷伏;反義詞:挺立、昂首(可通過詞典進一步查詢)。
如需更完整的釋義或例句,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漢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由于GPT-3對HTML标籤的支持有限,以下是以純文本形式給出的答案。如需更詳細的文本格式或其他屬性,請提供更具體的要求。>
踞伏(jù fú)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人或動物的姿勢,蹲下身體靜卧或藏匿。
該詞的拆分部首是:“踷”(足部)和“伏”(俯身)。
踷部外形如下:
踷(jǔ)
彡
丿
伏部外形如下:
伏(fú)
亻
犬
《說文解字》記載,踷部表示“蹲伏”的動作,而伏部表示“俯身”的含義。
踞伏早期的古漢字寫法是躘伏。躘(lóng)的意思是指牛馬蹲伏的樣子。後來踞伏逐漸被采用,成為現代漢字的标準寫法。
與踞伏簡體字不同的是,繁體字為踞伏(chù fú)。
以下是踞伏的例句:
1. 他踞伏在地,靜靜地觀察着前方的動态。
2. 獵人踞伏在樹叢中,等待獵物的出現。
以下是踞伏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踞立、踞坐、伏地、伏案
近義詞:趴伏、卧伏、俯伏
反義詞:挺立、仰卧、聳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