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息。 傅尃 《拟城南讀書》詩:“塵羈偶愒息,欄檻暫容與。”
愒息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由“愒”與“息”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為“休息、歇息”。以下從權威辭書角度分述其釋義與用法:
愒(qì)
《說文解字》釋為“息也”,本義即休息。段玉裁注:“愒者,憩之假借字”,說明“愒”通“憩”,表停歇之意(《說文解字注·卷十》)。
例:《詩經·大雅·民勞》:“民亦勞止,汔可小愒”,鄭玄箋:“愒,息也。”
息
《說文解字》曰:“息,喘也”,引申為呼吸、停歇。《廣雅·釋诂》進一步明确:“息,休也。”
“愒息”屬同義複詞結構,強調“休憩”的動作狀态,多用于文言語境:
例證:
《後漢書·張衡傳》:“愒息于梧丘之野。”
宋·陸遊《秋日郊居》:“饑腸愒息茅檐下,一碗藜羹似蜜甜。”
“愒息”屬書面雅語,常見于古代詩文,多描寫旅途勞頓後暫停休整的場景,如:
其近義詞包括“憩息”“休憩”,反義詞則為“奔波”“勞碌”。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建議通過權威出版社紙質書或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 等可信平台查證原文。)
根據現有資料,“愒息”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休息”,主要用于文學或曆史文獻中。以下是綜合解析:
基礎釋義
“愒息”指暫停勞作或活動以恢複體力,相當于現代漢語的“休息”。例如傅尃《拟城南讀書》詩中的“塵羈偶愒息”一句,描述暫時從塵世紛擾中歇息的狀态。
引證與用法
注意區分相似詞
建議:若需進一步了解“愒息”的具體語境或古典用法,可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或參考包含該詞的文學作品原文。
兵具跛眇承嗣赪文瘡疵椿桂從欲丹寸擔任大武刁鬥旗杆遞角錠器房露貢公喜供月兒句吳輥彈豪忽紅心宦意會典回巧進讓金微積下老錢連航厲饬零露力子龍顔鳳姿滿腹牢騷煤精謎燈磨磚能可辟除貧交峭直清革青過于藍輕諾寡信請讬起晌仁洽山罍申商耍臉子水火兵蟲送友人天心挑挑揀揀聽覺痛叱外祀望國晚途烏烏下磨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