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猛烈急驟。 宋 歐陽修 《喜雪示徐生》詩:“寒風借天勢,豪忽肆陵轢。”
(2).細微;絲毫。豪,通“ 毫 ”。 章炳麟 《論漢字統一會》:“如執左券,以合右方之契,雖更千載,而豪忽未嘗相左。”
“豪忽”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猛烈急驟
多用于形容自然現象的強烈與急促。例如:
宋代歐陽修在《喜雪示徐生》中寫道:“寒風借天勢,豪忽肆陵轢”,此處“豪忽”描述寒風迅猛的氣勢。
細微;絲毫
“豪”通“毫”,表示極小的程度或數量。例如:
近代章炳麟在《論漢字統一會》中提及“雖更千載,而豪忽未嘗相左”,此處指細微的差異也不曾出現。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背景,可參考歐陽修、章炳麟的相關著作。
《豪忽》(háo hū)是一個漢語詞語,可以形容人的态度或行為輕率、草率,缺乏應有的慎重和考慮。
《豪忽》這個詞由《豕》和《心》兩個部首組成。
《豕》是一個象形的部首,表示豬的形狀;《心》則是一個會意的部首,表示與情感、心靈相關的概念。
拆分之後,可以得到《豕》的4畫和《心》的4畫。
《豪忽》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莊子》中,用以形容人的不謹慎和草率的态度。
在繁體字中,豪忽的寫法為「豪忽」。
在古代漢字中,豪忽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在《莊子》中,豪字的部首為「豕」,心字的部首為「丬」,寫作「豕丬」。
不同的古代文獻和書法流派,可能會有不同的書寫風格和變化。
1. 他做事豪忽,經常會導緻一些錯誤的決定。
2. 新人在公司裡要避免豪忽的态度,要多多學習和詢問。
組詞:輕率、草率、不慎、馬虎、疏忽、大意。
近義詞:輕率、草率、急躁、操之過急、馬虎。
反義詞:謹慎、慎重、細緻、小心、深思熟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