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軍器,兵器。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資政新篇》:“雨晴風霧,皆為兵具;山原林坎,亦是武經。喜怒哀樂,為用兵之策;智仁勇義,乃勝敵之謨。”
“兵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和用法如下:
兵具指軍器、兵器,即戰争中使用的武器或裝備。例如,太平天國時期的洪仁玕在《資政新篇》中提到:“雨晴風霧,皆為兵具;山原林坎,亦是武經。”此句以自然環境和地形類比軍事策略,強調靈活運用萬物為“兵具”的戰術思想。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文獻,多用于描述軍事相關場景。其中“兵”指代武器或軍隊,“具”則為器具、工具,合稱即指軍事裝備。
與“兵器”一詞相比,“兵具”更側重于武器的功能性(作為工具),而“兵器”更強調武器本身。例如:
可通過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進一步查閱詳細用例。
兵具是指用于戰争或軍事活動的器具、裝備和工具。其中,“兵”是指軍人,表明這些器具與軍事相關;“具”表示器具、工具。
“兵具”的拆分部首為八,并且沒有偏旁部首。筆畫總共為8畫。
《兵具》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說文解字》中有關于“兵具”的記載。在古代,武器、盔甲和軍事用具的總稱為“兵具”。
繁體字“兵具”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代在兵器方面,常見的漢字有“兵器”,其中“兵”表示軍隊,“器”表示工具。在古代的一些文獻中,也将兵器、盔甲以及戰争中所使用的裝備稱為“兵具”。
1. 軍隊配備的兵具非常齊全。
2. 這個博物館展示了古代的兵具和戰争器械。
兵器、軍具、軍器、戰器、防具
武器、戰具、兵器、兵裝
和平、文具、工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