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山名。即今 阿爾泰山 。 唐 貞觀 年間,以 鐵勒蔔骨部 地置 金微 都督府,乃以此山得名。 南朝 陳 沉炯 《賦得邊馬有歸心》:“連鑣度 蒲海 ,束舌下 金微 。” 盧照鄰 《王昭君》詩:“肝腸辭玉輦,形影向 金微 。” 清 宋徵輿 《古意》詩:“離魂不識 金微 路,願逐 交河 水北流。”
“金微”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指古山名,即今阿爾泰山(位于亞洲中部,橫跨中國、蒙古、俄羅斯等國)。該名稱源自唐代曆史:
部分詞典将其解釋為成語,由“金”(貴重)與“微”(微小)組合而成,形容微小卻珍貴的事物或才能。例如形容某人雖才能不顯但潛力可貴,或某物雖體積小但價值高。
作為人名時,“金”象征財富與尊貴,“微”寓意細緻或精妙,組合後多寄托智慧與高潔的期許。
提示:若需進一步考證,建議參考《後漢書》《新唐書》等史書地理志部分,或查閱權威曆史地名辭典。
《金微》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一種微小而珍貴的金屬。
根據《康熙字典》,金微的部首是金字旁,它的拆分部首為金,共有11個筆畫。
金微一詞來源于古代文獻,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易·系辭上》:“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其未圬而床之。”其中“微”在古代用法中指微弱、微小,而“金”則意味着珍貴的金屬。後來,“金微”逐漸演化成單獨的詞彙,用來表達寶貴而微小之物。
繁體字中《金微》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金微」。
根據古代漢字書寫規則,古時候寫“金微”時,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比如在金的寫法中,可以把“钅”字放在“丅”字的上方,形如“釒”,而微的寫法,在某些版本中可能會稍有不同。
1. 小花園裡的一株金微花,美麗而嬌小。
2. 這個博物館展示了許多金微首飾,價值不菲。
1. 金屬微粒
2. 微小貴金屬
3. 金微項鍊
1. 微小珍貴
2. 珍貴微物
3. 珍微之物
1. 大塊金屬
2. 大型貴金屬
3. 大衆化物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