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磨光的磚頭。《西遊記》第四七回:“衆僮僕見了道:‘爺爺呀!你是磨磚砌的喉嚨,着實又光又溜。’”《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一夥公人打将進去,元來是一間地窖子,四周磨磚砌着,又有周圍栅欄,一面門窗,對着石壁天井,乃是人跡不到之所。”《醒世姻緣傳》第九二回:“收拾了一座小北房裡間裡,糊得甚是潔浄,磨磚插火炕兒,擺設的桌、椅、面盆……但凡所用之物,無一不備。”
(2).比喻艱苦修行。《醒世姻緣傳》第三回:“誰叫你前生不去磨磚,今生又不肯積福?”參見“ 磨塼成鏡 ”。
“磨磚”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多角度解析:
字面解釋
指經過打磨的磚頭,表面光滑堅硬。常見于古典文學作品,如《西遊記》中“磨磚砌的喉嚨”形容喉嚨光滑()。
比喻義
象征通過長期艱苦的修行或努力提升自我能力。如“面壁磨磚”比喻專注修行()。
源自禅宗公案“磨磚作鏡”:
唐代高僧懷讓以“磨磚無法成鏡”點化馬祖道一,說明若方法錯誤,努力亦徒勞。此典故強調修行需契合本性()。
文學作品
引申用法
現代網絡語境中,偶爾被賦予“調侃、戲谑”之意,但此用法較少見且非主流()。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佛教與文學中的含義更為權威和常用。
磨磚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石”和“工”。它的拆分部首是石和工,其中,“石”是聲旁,表示與石頭或石材相關,“工”是義旁,表示與工作或勞動相關。
磨磚的總筆畫數為7畫,它的書寫順序是先寫上面的石旁部分,然後再寫下面的工旁部分。
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磨磚原本指的是用石頭制作磚塊的工作過程。這裡的“磨”指的是把石頭磨成相應的形狀,而“磚”則指的是制成的石磚。
在繁體字中,磨磚的寫法仍然保持不變。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在古代,磨磚的“磚”字寫作“壝”,繁體寫法為“㡠”。該字在骨器文化晚期出現,經過曆代篆書和隸書的發展變化,逐漸演變成現代的“磚”字。
以下是一些關于磨磚的例句:
1. 手工磨磚雖然耗時耗力,但是制作出來的磚塊質量更好。
2. 在古代,磨磚是一項重要的手工藝,為建築物提供了堅固的材料。
磨磚相關的詞語組詞包括“磚窯”、“磚塔”、“磚瓦”等。近義詞有“打磚”、“制磚”、“磨坯”等。反義詞可參考“砌磚”、“砌牆”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