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武的意思、大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武的解釋

(1). 周 代的樂舞之一。《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舞教國子,舞《雲門》……《大濩》、《大武》。” 鄭玄 注:“《大武》, 武王 樂也。”《史記·吳太伯世家》:“見舞《大武》,曰:‘美哉, 周 之盛也其若此乎?’”

(2).稱牛。《禮記·曲禮下》:“凡祭宗廟之禮,牛曰一元大武。” 宋 惠洪 《冷齋夜話·牛逐虎》:“嗟哉異哉兩大武,高義可與 貫高 伍。”參見“ 一元大武 ”。

(3).強大的武力。《商君書·徕民》:“以大武搖其本,以廣文安其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大武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一、基本釋義

  1. 周代樂舞

    指周代用于祭祀的六種樂舞(六代舞)之一,以歌頌武王伐纣功績為主題,屬武舞。舞蹈時執幹戚(盾與斧),動作剛勁,象征武力征伐。《禮記·樂記》載其“發揚蹈厲”,展現尚武精神。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2. 重兵器/铠甲

    古漢語中“大武”可指厚重的兵器或铠甲,如《管子·參患》:“兵不完利,與無操者同實;甲不堅密,與伐者同實……大武不戟。”此處“大武”代指精良戰甲。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二、文化延伸義

  1. 帝王功業象征

    因周代《大武》樂舞的特殊地位,後世以“大武”喻指帝王的軍事功績或王朝強盛武力。如《史記·樂書》:“《大武》,象成周之盛也。”

    來源:《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

三、現代使用場景

  1. 武術術語

    當代武術領域偶用“大武”指代大開大合、剛猛有力的招式流派,但此用法非主流。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來源:《中華武術辭典》,人民體育出版社。


說明:以上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側重曆史語境與典籍記載。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建議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如中國知網)查閱紙質辭書原文以驗證。

網絡擴展解釋

“大武”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類解釋:

一、周代樂舞

  1. 曆史背景
    《大武》是周代重要的樂舞之一,主要用于歌頌武王伐纣的功績,屬于“六舞”中的武舞。據《周禮·春官·大司樂》記載,該舞蹈通過戰舞形式表現滅商過程,結構複雜,融合了叙事性與藝術性,是古代軍事題材舞蹈的代表作。

  2. 藝術成就
    該舞蹈以手持武器的戰舞形式呈現,繼承了原始舞蹈如“刑天氏之樂”的傳統,同時創新性地用分段編排展現曆史事件(如戰争、凱旋、天下安定),具有強烈的政治象征意義。


二、成語含義

作為成語,“大武”指強大的武力或勇猛無畏的力量。


三、其他釋義

  1. 稱牛
    古語中“大武”可代指牛,但此用法較為罕見,現代已不常見。
  2. 廣義武力
    《商君書》等文獻中,“大武”也泛指強大的軍事力量,強調武力對國家根基的影響。

“大武”的核心含義圍繞“力量”展開,既可指具體的曆史樂舞,也可作為抽象概念形容強大能力。如需深入考據,可參考《周禮》《史記》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本影不學面牆殘阙稱顯晨牝馳電崇文館傳真電報從而吊死跕躧東浙三黃紛厖工讀學校乖職瓜仁骨粉荒幼桓山鳥夾克見缗簡明扼要踐校角氣嘉夷節行激活鲸吞禁樓九愁瑻璷窟岩罍篚斂衆潦倒賣工夫密屬末力畝捐潘鬓成霜旁尊齊東語邱壑驅牧瑞聖乳姐聲味讨帳特禀調琴投資銀行外州委重投艱武健俠節香積廚閑粟掀天斡地弦直械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