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晌午。 孫犁 《風雲初記》三:“這時已是起晌以後,農民們都背上大鋤下地去了。” 劉紹棠 《擺渡口》:“起晌,河水還是漲着。”
(2).歇晌後上工。 趙樹理 《三裡灣·天成革命》:“ 滿喜 說:‘起晌了(即睡午覺時間過去了),我還要給 大年 收玉蜀黍去。’” 浩然 《豔陽天》第一章:“剛起晌,民工們正幹得起勁兒。”
“起晌”是一個漢語方言詞彙,主要含義有兩種,具體解釋如下:
晌午(正午時分)
指一天中的正午或接近正午的時間段。例如:
歇晌後上工
指午休結束後繼續勞作。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晌”的獨立含義,可參考權威字典中對“晌”的詳細解釋。
起晌(qǐ shǎng)是一個成語,表示起床後的稍晚的時間,即上午。它通常用來形容人在清晨起床後,經過一段時間才開始精力充沛、活躍起來的狀态。
起晌的拆分部首是“起”和“晌”,其中,“起”屬于辶部,是主體部分;“晌”屬于日字旁,是輔助部分。起晌總共由10個筆畫組成。
起晌最早出現在《莊子·閑遊》一文中,意味着清晨起床後的稍晚時間。在繁體字中,起晌的寫法為「起晌」,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在古代漢字中,起晌的寫法并未發生較大的變化,始終保持為「起晌」。古人在書寫起晌時,通常采用毛筆寫字,書寫形态更加隨意靈動。
1. 早晨醒來後,他經過半個小時的起晌,開始充滿活力地開始新的一天工作。
2. 琳琳每天早上起晌後,會先去晨練一小時,然後開始學習。
1. 早起:早晨起床的時間。
2. 起床:從睡眠狀态中醒來。
3. 晨練:早晨進行身體鍛煉。
4. 精力充沛:狀态非常好,精神飽滿。
近義詞:早晨、上午、晨間。
反義詞:夜晚、下午、晚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