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輕諾寡信的意思、輕諾寡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輕諾寡信的解釋

[make promises easily but seldom keep them] 隨便許諾,而往往不守信用

但緩時日以待之,吾家非輕諾寡信者。——《聊齋志異·鳳仙》

詳細解釋

輕易許諾而很少守信用。語出《老子》:“夫輕諾者必寡信,多易者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舊唐書·張仲方傳》:“故載踐樞衡,疊緻台衮,大權在己,沉謀罕成,好惡徇情,輕諾寡信。”《二刻拍案驚奇》卷九:“但恐遇非其人,輕諾寡信,俠不如貞耳。”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鳳仙》:“大姑寄語官人:好事豈能猝合?適與之言,反遭詬厲,但緩時日以待之,吾家非輕諾寡信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輕諾寡信”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拼音為qīng nuò guǎ xìn,意為輕易許諾他人要求的人,往往很少守信用。核心含義強調言行不一、缺乏責任感,含貶義。

二、出處與背景
源自《老子》第六十三章:“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老子通過此句闡述:輕易承諾會導緻失信,将事情看得過于簡單則會遭遇更多困難,體現了道家對謹慎言行的重視。

三、用法與結構

四、近義與反義

五、擴展說明
該成語詞序可調整為“寡信輕諾”(guǎ xìn qīng nuò),含義不變。例如宋代柳永詞中曾用:“佳人應怪我,别後寡信輕諾。”。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參考《老子》原文及《聊齋志異》等文學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輕諾寡信的意思

《輕諾寡信》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說話不負責任,承諾多而沒有信用。形容人言而無信,做事不靠譜。

拆分部首和筆畫

《輕諾寡信》的拆分部首是車、言、貝。筆畫分别是四畫、言10畫、貝5畫。

來源

《輕諾寡信》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曆史故事。相傳,戰國時期,齊國的一個官員叫做孟嘗君,他是一個口若懸河,能言善辯的人,經常向人們發表各種承諾和許諾。然而,他卻很少能夠兌現他所說的話,導緻人們對他的信任度越來越低。後來,人們用“輕諾寡信”這個成語來形容他。

繁體

《輕諾寡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對于《輕諾寡信》這個成語,古人可能會使用不同的字形寫作,但意思是相同的。

例句

他常常輕諾寡信,讓人們對他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組詞

輕信、寡言、信任

近義詞

言而無信、信口開河、一諾千金

反義詞

守信、言而有信、信守承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