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拘纓的意思、拘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拘纓的解釋

亦作“ 拘癭 ”。傳說中的北方古國名。《山海經·海外北經》:“ 拘纓之國 ,在其東,一手把纓。一曰 利纓之國 。” 郭璞 注:“或曰纓宜作癭。” 袁珂 校注:“《淮南子·墬形篇》有 句嬰民 ,即此。 高誘 注雲:‘ 句嬰 讀為九嬰,北方之國。’……纓,正宜作癭。癭,瘤也。多生於頸,其大者如懸瓠,有礙行動,故須以手拘之,此‘ 拘癭之國 ’之得名也。作 拘纓 者,同音通假,實亦 拘癭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拘纓"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未見收錄,其使用極為罕見,可能為古代文獻中的特定用詞或通假字。根據字形與古籍線索推斷,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語境分析:

  1. 字義解析與古義推測

    • 拘:本義為拘留、限制(《說文解字》:“止也”),引申為拘泥、束縛。
    • 纓:本義為系帽的帶子(《說文解字》:“冠系也”),引申為纏繞、束縛之物。
    • 合義推測:二字組合,“拘纓”可能意指“被帽帶束縛” 或更抽象地表示“受禮法、名位等外在事物拘束” 的狀态,強調外在形式對人的限制。
  2. 關鍵文獻線索(《莊子》) 該詞最著名的出處見于《莊子·至樂》:

    “支離疏者…挫針治繲,足以餬口;鼓筴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徵武士,則支離攘臂而遊于其間;上有大役,則支離以有常疾不受功;上與病者粟,則受三锺與十束薪。夫支離其形者,猶足以養其身,終其天年,又況支離其德者乎!” 部分版本或注解中,“支離疏”的形象被描述為身體畸形(如頸部生瘤),有說法稱其病為“拘纓”(意指頸部拘攣如被帽帶束縛)。此說雖流傳,但需注意:

    • 主流《莊子》版本(如郭象注本、成玄英疏本)及權威字典(《漢語大詞典》、《辭源》)均未直接采用“拘纓”作為病症名。
    • 更常見的解釋是“拘攣”或“拘瘿”(頸部拘急生瘤),“拘纓”可能是“拘瘿”的通假或訛寫。清代學者郭慶藩在《莊子集釋》中傾向于“拘攣”之說。
  3. 結論 “拘纓”并非現代漢語常用詞,其确切含義需依托具體古籍上下文。最可能的解釋為:

    • 字面/引申義:被帽帶束縛;喻指受禮法名位拘束。
    • 《莊子》相關解讀(需謹慎):或為“拘瘿”之通假,指頸部拘攣生瘤的病症,用以描述寓言人物“支離疏”的形體特征,進而引申道家“忘形養德”的思想。

參考資料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拘纓”一詞有兩種不同的含義,需結合文獻和語境區分:

一、作為成語(現代引申義)
指過度約束他人或自我限制的行為。

二、作為古國名(古代文獻記載)
出自《山海經·海外北經》,原為“拘纓之國”。

注意:現代使用中,“拘纓”的成語含義更常見,而古國名釋義多出現在古籍研究領域。

别人正在浏覽...

敗績博腯不協草民車轭沖衛椎輪春濑爨室粗窺打夾帳蕩除盜骖電負性惡鬥二八女郎額首稱慶凡士林發聞高劭廣輪管送的汩振黑三棱和膳灰寂假門假事剪口節樓矜泰镌琢科學流程柳笛溜軒籠官馬神冕版迷蝴蝶磨濡木禺馬凝冱倪倪飄簸繁台秋蒐毬杖踢弄權秉伸述守捍水輪姝子貪懶頹牆翫兵挽夫為政吳文俊下車伊始席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