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八女郎”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文學性表達,其核心含義指代十六歲左右的年輕女子。以下從漢語詞典及語言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二八”的數學本義
“二八”即數字相乘(2×8=16),在古漢語中常用作年齡的婉辭,特指十六歲。該用法源于古人以數字乘積代指年齡的修辭傳統,如“三五之夜”指農曆十五。
“女郎”的語義
“女郎”指年輕女子,含端莊或未婚之意(《漢語大詞典》)。組合後“二八女郎”強調女子正值青春芳華的年紀,兼具少女的朝氣與初成的風韻。
古代詩文用例:
最早可追溯至南朝樂府詩,如《碧玉歌》:“碧玉破瓜時,相為情颠倒。” “破瓜”即“二八”拆分(瓜字拆為二八),後成為十六歲的代稱。唐代劉禹錫《贈李司空妓》亦有“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之句,暗含對年輕歌妓的描寫。
社會語境:
古代女子十五歲及笄、十六歲待嫁,“二八”象征人生最富活力的階段,常見于形容佳人、歌妓或閨秀的文本中(王力《古漢語字典》)。
現代漢語中,“二八女郎”屬文學化表達,多用于詩詞、小說或懷舊語境,日常口語極少使用。需注意: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ISBN 978-7-5326-4890-6
【條目】“二八”:指十六歲,多用于女子。
【條目】“女郎”:年輕女子。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編)
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05227-7
釋“二八”為數字乘積代指年齡的修辭法。
《全唐詩》(卷三百六十五)
劉禹錫詩作中對“二八”年齡的文學化運用。
“二八女郎”是以數字修辭凝練出的文化意象,其生命力源于漢語特有的簡約美學與曆史積澱,使用時需兼顧語言規範與文化敏感性。
“二八女郎”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基本釋義
“二八”指十六歲(即“二乘八”的年齡),特指十五六歲的年輕女子,形容年輕貌美的少女。例如清代蒲松齡在《聊齋志異·瞳人語》中描述:“見車幔洞開,内坐二八女郎,紅妝豔麗。”
用法與結構
擴展信息
例句與應用
現代用法中,可結合語境靈活使用,例如:“她曾是明豔動人的二八女郎,如今已褪去青澀。”(參考的造句邏輯并改編)
如需更多例句或相關成語接龍,可查看來源網頁。
阿譽伯伯不上不下慘陰柴簾陳垣鉏吾單純詞大尉遲貂錦頓舛遁潰翻然霏煙傅重拐仙寡态寒山鬨騰話巴或許戋夫講桌攪蛆扒搢綎積水成淵救敗急絃劇疵駿馬換傾城枯花阃儀獵民柳木腿蠦蜚渌酒毛圊儾軟内動詞泥丸宮拍桌打凳肶臍青冰清善鶈鸎入梅入幕賓疏傲黍絲堂客套括陶瑩妄心頑奴蜿繞倭螺無媿色陷隊小不忍則亂大謀曉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