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電負性的意思、電負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電負性的解釋

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對成鍵電子的吸引能力。電負性越大,吸引電子的能力越強。如在氯6*6*氫分子中,氯原子的電負性比氫原子大,故成鍵的電子對略偏向氯原子的一方。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電負性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電負性(Electronegativity)是化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用于描述原子在分子中吸引成鍵電子對能力的相對強弱。這一術語在漢語詞典中通常定義為:

電負性:指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分子中吸引電子的能力。電負性越大,原子吸引成鍵電子的能力越強;反之則越弱。

核心内涵解析

  1. 物理意義

    電負性量化了原子在化學鍵中争奪共享電子的傾向。例如,氟原子(電負性最高,為4.0)與氫原子成鍵時,電子對會強烈偏向氟原子,形成極性共價鍵。該概念由化學家萊納斯·鮑林于1932年首次系統提出,成為現代化學鍵理論的基礎之一 。

  2. 衡量标準與規律

    • 鮑林标度:最常用的電負性标度,以氟為4.0作為參照基準。
    • 周期性規律:同一周期從左至右電負性遞增(如C: 2.5 → N: 3.0 → O: 3.5);同一主族從上至下遞減(如F: 4.0 > Cl: 3.0 > Br: 2.8)。
    • 金屬元素電負性多低于2.0(如Na: 0.9),非金屬元素則高于2.0(如S: 2.5)。
  3. 應用價值

    • 預測鍵型:兩原子電負性差 >1.7 時傾向于形成離子鍵(如NaCl),<1.7 時為極性共價鍵(如HCl)。
    • 判斷反應活性:電負性差異驅動親電/親核反應,例如羧酸中氧原子(高電負性)吸引電子使羟基氫易電離。
    • 解釋分子極性:水分子因氧氫電負性差(1.4)而呈現強極性,影響其溶解性與沸點。

權威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術語定義參考
  2. 鮑林, L. 《化學鍵的本質》.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6. 理論起源
  3. 周公度. 《化學辭典》.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11. 周期性規律
  4. 中國化學會. 《無機化學命名原則》. 科學出版社, 2017. 鍵型判定标準

注:以上鍊接為示例性來源,實際引用需确保鍊接有效性與權威性。

網絡擴展解釋

電負性是化學中描述原子在分子中吸引成鍵電子能力的核心概念,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提出背景

電負性由萊納斯·鮑林于1932年提出,用于量化原子在形成化學鍵時對共用電子對的吸引力。電負性越大,原子吸引電子的能力越強,例如氟(F)是電負性最大的元素(3.98),而钫(Fr)最小(0.7)。

2.周期性規律

3.應用與意義

4.與其他概念的區别

5.标度與測量

鮑林标度是最常用的電負性标準,綜合考慮了電離能和電子親和能。其他标度(如馬利肯、阿萊-羅周)側重不同理論,但應用較少。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元素的電負性數值或化學鍵分析案例,可參考化學教材或權威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

安身之地邦典班史悲悔愁苦丑人多作怪除免淳實出條翠鵲跌卦定距鬥煙絲耳掴繁枝細節肥皂泡诽訾豐富多彩粉紅黻班撫塵附注公符官蛙瞽説黑價白日華渚戶口捷疾虀鹽看階課目袴衩劉琨籬陰母性内辭拗怒襁杖骞翔洽足情商勸慕棬棬群芳争豔乳領三窟上山下鄉省吃細用失伍手到拈來螳怒遝匝通壁同年録托依往初微淺物牲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