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以水流為動力的舊式機械裝置,用以帶動石磨、風箱等。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十八:“既引水注槽,激動水輪,則傍二磨隨輪俱轉。”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十八:“或遇天旱,旋於大輪一週,列置水筒,晝夜溉田數頃。此一水輪,可供數事,其利甚博。”參閱《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古代農業機械·灌溉機械》。
(2).指排灌用的龍骨車。 宋 蘇舜欽 蘇舜元 《水輪聯句》:“痛矣真源喪,紛紜物象來;水輪今若此,世事亦宜哉。” 清 孫枝蔚 《不雨》詩:“水輪鳴晝夜,牛力盡 淮 湖。”
“水輪”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水輪”指以水流為動力的傳統機械裝置,主要用于古代農業和手工業中,例如帶動石磨、風箱或排灌設備(如龍骨車)。
動力裝置
通過水流驅動輪子旋轉,從而帶動石磨、風箱等工具運轉。明代徐光啟《農政全書》記載:“既引水注槽,激動水輪,則傍二磨隨輪俱轉。”。
排灌工具
特指“龍骨車”,一種用于農田灌溉或排水的器械。宋代蘇舜欽在《水輪聯句》中寫道:“水輪今若此,世事亦宜哉。”。
在佛教語境中,“水輪”屬于“四輪”(金輪、水輪、風輪、空輪)之一,代表宇宙結構中的元素,但此用法較為罕見。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考證,可參考《農政全書》等古籍或相關研究文獻。
《水輪》是一個詞彙,它指的是一種裝置或機械,用來通過水力驅動産生動力,常用在水電站中。水輪的轉動可以用來轉動發電機,産生電能。
《水輪》的部首是水字旁,另外一個輪字是獨立的部首。
水的拆分部首是三點水,筆畫數為4。
輪的拆分部首是車字旁,筆畫數為15。
《水輪》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明确。水輪的概念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周禮》中,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古代人們利用水流的動力,用木材或石頭制作水輪,用來轉動磨面、運輸等工作。
《水輪》在繁體字中的表示為「水輪」。
古代漢字中,《水輪》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然而,由于文字的演變和傳承的變遷,具體古代漢字的寫法需要去查閱相關資料以了解更多細節。
1. 水輪發電是一種重要的水利能源利用方式。
2. 這座水電站使用先進的水輪技術,能夠高效地轉換水力能為電能。
一些與《水輪》相近的詞組包括:
1. 水力 - 利用水流的動力。
2. 水電 - 利用水流的動力發電。
3. 水能 - 水所蘊含的能量。
與《水輪》意思相似的詞彙有:
1. 水輪機 - 與水輪相同,指的是用來通過水力轉動機械的裝置。
2. 水輪發電機 - 通過水輪轉動産生電能的機器。
與《水輪》意思相反的詞彙可能是:
1. 風能 - 利用風力産生能量。
2. 發電機 - 不依賴于水力或風力的能源轉換設備。
【别人正在浏覽】